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样传,李禅展开,纸条上萧倩儿娟秀的字迹:“别怪姐姐多嘴,你若真心待那个小娘子,苏雪痕的事情,你至少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这事牵扯甚广,不是你不想不见就会过去的。”
     李禅看完将放在一旁,不再做声。
     他现在想的是,薛岳来京城到底是干嘛来的。他前些日子派去查薛岳底的人已经回报了:
     这个薛岳乃是扬州人士,家里经营着扬州一带最大的行会,名叫“广陵会”。广陵会规模庞大,涉猎极广,三百六十行什么都做一些,手下资产也是极丰,在东南一带广陵会可算是第一。
     薛岳的父亲、广陵会的“当家”薛震,据说出身河东薛氏,只是不知与兵部侍郎薛霖、淮南节度使薛雱是否有什么关联。最关键的是这个广陵会除了表面上行会的身份之外,更是东南一带最大的“江湖帮会”,据传与原本盘踞在江淮一带的漕帮、水匪、绿林之类都有关联,可算是东南一霸了。
     面对这样的背景李禅也是有些头疼,这样的背景,让独子薛岳到洛阳来考科举,绝不会只是为了做生意,可是朝廷眼下这个局面,哪有什么余力来管薛家还有这个广陵会想干什么?
     薛岳家久在商贾,薛岳对于粮价的判断就不能不重视,连萧倩儿也说粮价斗米千钱并非杞人忧天……洛阳不比长安,本就物产丰饶,加之有伊洛水运之便,又临近大运河,粮草的问题要比长安好了不知多少。便是当年关中之乱时,洛阳的粮价也都没突破一千钱,若今年真到了这一步,城中百姓怎么可能买得起?到时候该如何是好?
     大高玄殿的张观主本就在观望粮价,自己与他定好了若是降到两百文一斗就用无尽藏的钱买一些。本来这几日粮价已经稳定一些,还以为粮价终于要恢复,谁知太子捷报传来之后,直接又涨了两成,已经快接近四百文了。
     加上萧倩儿和薛岳都如此悲观……本来以有限的储备应对饥民,张观主他们就是买不起精米买陈米、碎米,或者干脆买回来再拿米去换成豆、粟、黍一类的粮食应付,但这些价格近来都随着米价水涨船高,真到了斗米千钱的时候,这些东西一样买不起!
     李禅看了看已经回到位置上整理账目的萧倩儿,现在只能希望这些问题能随着这些账迎刃而解了。
     李禅无奈摇头,知道现在不管再担忧也无济于事。他的目光又扫到了桌上萧倩儿的字条,他三两下将字条撕了。想了想,又铺开一张纸,给云黛写起回信来。
     “见字如面,来信收悉,时疫营之事烦你详述,能省却不少弯路……粮价之事,前景难料,倘真到斗米千钱,则洛阳恐成炼狱,思之不寒而栗。”
    喜欢。
  

第163章 吴王爱脸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