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实凑成了八句,还押韵。总之乐府不似乐府,古体诗不像古体诗,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别扭。
     “这个……刚刚尚书大人不是说了,诗文乃心声,此阙我偶然得之,但求快意,未及步韵合辙。”云黛也知道此事上论不过谢祎,干脆大方承认。
     “哦?尚书大人说诗乃心声不假,可尚书大人后一句话也说,诗更是文道,云兄名满洛阳,作诗却不遵体例,只怕有些不合适吧?”谢祎清了清喉咙,“再请教云公子这诗之中,头一句我是清都山水郎,这清都一词何解?是取《楚辞》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清都,还是《魏都赋》中的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的清都呢?”谢祎故意问的如此晦涩,就是看准了云黛文辞不精,断定云黛这首“诗”必是别人代笔,所以才想借机戳穿来落他的脸面。
     云黛被问得一时张口结舌。
     旁边有些举子反倒低声议论起来:
     “谢公子这不是多此一问吗?”
     “就是啊,清都典故两个意思,原是指天帝居所,后来引申为皇帝宫阙,虽有差别可本意相同,结合原文,应当是指自比为天上管理山水之神。”
     “倒是云公子,为何不说话,这有什么难答的?”
     “怎么,云公子能用典故,倒不知其所以然么?只怕不是不知所以然,而是这诗压根不是云公子的大作吧?”谢祎哈哈一笑,“云公子刚刚慷慨陈词,说在下追求奇幻,可我再怎么说奇幻总是自己所作,比起有些人欺世盗名可又要好得多了!”
     云黛还没说话,一旁的李乐倒先坐不住了:“你说谁欺世盗名呢?谁规定要用一个典故就非得知道这些佶屈聱牙的偏门出处?”
     “晋王殿下,”谢祎一看是李乐出来,也就不为己甚,礼貌而矜持的先行了一礼,“当然不是说不知道所有的出处就不能用典。可是用典考据也是读书人的基本功,不知考据而盲目用典,就难免出现错漏。最典型的例子,云兄的大作《永昌奇案》,虽然名义上是说录人所不知,补史书之漏记,彰忠烈,伐诡谲。可是好高骛远,未能尽采真实,深剖事理,以致未能辨忠奸,明善恶。这云家就是大夏之国贼,却被云公子赞为忠义表率,云公子却懵然不知,只怕还沾沾自喜引以为傲,实在是可笑可叹!”
     谢祎这话前几句说云黛的诗是请人捉刀,后面画风一转又开始攻讦云黛的永昌奇案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指斥云家乃是国贼,死有余辜。短短几句话等若是把云非墨月余以来所有的立身资本都给批驳了一番。
    喜欢。
  

第174章 清都山水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