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0章 各怀鬼胎(四)[2/2页]

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 一只五丁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事必然要和买粮食,到时候该吃肉该喝汤喝汤,大家都能赚一笔。
     太子回京前,最要紧的就是保证洛阳的粮价一定要“稳定”,千万不能有什么反复,要是一直有薛岳这样的人搅局,朝廷和买粮食该怎么定价?按照薛岳价格的八成?那些背后的大人岂不是要扒了自己的皮么?
     况且孙雨鲁还有一条消息没告诉那些粮商,初五之后吴王曾经移书要求太府寺调拨粮食以供救灾,当初是说要十万石,后来寺庙道观捐了五万多,还是有四万多的缺口。
     须知太府寺如今的存粮都是含嘉仓、常平仓的保命家底,绝不可能动的,太府寺当即回函吴王,说是粮是决然没有的,如果吴王一定要粮,那就只能和买。吴王这边也是言辞坚决,道是城外饥民遍地,如果没有粮食恐有民变。
     这官司打到政事堂之后,政事堂的相公们也没什么好法子,只好两边调停,让太府寺这边调拨一点钱和买一粮食以解燃眉之急。当时的粮价是多少?斗米五百文!和买四万石粮食就得十六万贯!!这块年底了朝廷到处都在用钱,太府寺哪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最后多方筹措,这才挤了十万贯出来。
     当时十万贯能买个两万石,省着点也能支撑到太子回来,吴王便也同意了。
     可是这事情到了门下省那边又被耽搁下来:道是国朝自永昌以来,和买粮食未有超过一百文一斗的,如今竟然要用五百文和买,简直匪夷所思,当即就把和买的文书给驳回了。
     听说门下省驳回敕书之后,吴王大发雷霆,带着宗正寺的官员道士和尚们去门下省理论,好容易门下省那边副署了之后。
     终于要到钱后,粮价早就涨到了近七百文,十万贯只能买到一万石出头,这下吴王焉能不怒?一面弹劾攻讦门下省的官员不顾实际、刻板官僚耽误救灾,一面要求太府寺和户部追加钱款,两万石粮食一点也不能少。
     朝廷里面的章程,孙雨鲁可是太清楚了,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这边高价和买粮食,门下省没意见了御史台能没意见么?这几天下来吴王光是在政事堂打嘴仗都打了好几场,听说有几次还差点动手。
     今天薛岳低价卖粮之事要是传到朝廷里去,御史台说不得又要好好做一番文章:明明有价格更低的粮食,吴王你为什么非要逼着朝廷高价和买呢?
     只不过那些都是上面大人要烦心的事情,自己的这个平准署,只要保证市面上没有薛岳这样的低价粮,保证市面上所有的粮食都在掌控之中,上面就不会找自己的错处。
    喜欢。
  

第250章 各怀鬼胎(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