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黛一个人抱怨:论语是孔子与弟子平时上课交谈的语录,自然就会出现弟子们的名字,七十二贤人里叫“子什么”的也确实多了一点,光是十哲里就有子渊、子骞、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八个。
崔衍也跟自己说过,孔门七十二贤,其实并不止此数,这里面唤作子某的居然有六十二个,而这些来自四面八方来的学子,为何不约而同名字都差不多?最神奇的是,里面竟然连一个重复的都没有?所以这些名字要么都是孔圣人给取的,要么就是后人穿凿附会。
接过笔记,一页页翻去,看着云黛漂亮的书法,条理清晰的笔记,李禅忍不住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小丫头上课好认真,确实是想要好好读书的样子。
云黛的笔记里,问题有不少是关于“子路与子贡是兄弟么?”这样浅显的基础问题,还有些就比较深刻了。
须知论语被誉为儒学根基,虽然朴实,但因为词句精炼所以相关的道理往往有诸多阐发,很多甚至互相矛盾,也亏得崔衍算是当世治论语的名家,换成自己还真不一定敢讲。
也正因为崔衍学识渊博,上课的时候不囿于一家一派之学说,往往对有争议的词句都是诸家一并展开,评其得失却不做定论,任由学生自行判断。
云黛在这些地方自然积累了最多的问题,不少疑问就连李禅都要想一想,有的甚至一时还没办法给出答案,惊讶之余更觉得欣慰,看来小丫头说自己要上学确实不是赌气,也真的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李禅回想生平所见人物,刚刚开始读书就能有这等见识的也不过寥寥数人罢了。
见李禅一边看着笔记一边不住点头,云黛以为他是在认真思考,接着说:“国子学真好,而且我今天我还偷偷听了上舍的课,你知道嘛,上舍的音律课还有分门别类的老师,光是琴学就有好几个老师呢!”
李禅笑道:“这不奇怪,琴学源流众多,各家都有精微奥妙之处,要是一个老师来教怎么能领略音律之美?不独琴学,杂学里面有些专门精研道法的也很有意思。”
云黛见李禅笑了,以为自己的笔记得到了李禅的认可,那今后肯定可以继续在国子学读书了,笑眯眯说道:“我问崔博士了,他说我现在在下舍,上不了上舍的课,但是如果我好好学,只要能达到中舍的水平,他就给我特批,让我去上这些课。”
李禅看着笔记,想象着小丫头在国子学里求知若渴的样子,脸上忍不住泛起笑意。只是……一想起今日她被七个人学生围殴,虽然那七个人没讨到什么便宜,但一想到她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待几个月,李禅就一阵心慌。
李禅仿佛老僧入定一般,云黛推了推他:“怎么了?你说话啊。”
李禅将笔记整理好还给云黛:“笔记记得极好,问题都不错,只是……只是头一天,便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学还是不上为好,退学吧。”
喜欢。
第310章 还是退学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