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0章 新来的李同学(八)[2/2页]

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 一只五丁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额上却连伤口都没有,以杜确对吴王的了解,肯定能猜到这个大个子宗室便是他心心念念的吴王李禅。
     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人往往会因为固有的认知而忽略最显而易见的答案。
     而此时对杜确而言,讲课的人是吴王、还是宗学的谁已经不重要了。
     杜确不知道云易之听来如何,但他自己而言,实在是听得心潮澎湃,这是他此生听过最渊深的论道!
     杜确自束发受教,只有在拜读圣人章句和先贤名篇之时才有如此激动的心情。李禅和崔衍的对谈固然因随心而谈难免会有瑕疵,但是这等最顶级的学者之间的碰撞,有他们本人进行阐发,岂不比单纯读书更加令人激动?
     杜确只听得如饮仙醴,如痴如醉,到后面甚至有点开始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李禅和崔衍两人对经义本身的融会贯通已不待言,但若只是精通章句,不要说杜确这样万中无一的贤才了,就是随便拉一个恩科的举子也不难做到。
     李禅和崔衍的难得之处是从经义而阐发出来的思辨之渊深高远,早已远非常人所能及。二人立意既高,学识又厚,往往一语道破,当真是无声处有惊雷,奇绝处做文章。
     对于杜确这样的大才子而言,两人那偶然的灵光闪烁,简直就像是夜航孤星,辉耀殿堂,这还不算,两人对谈之间,妙语连珠,佳句迭出,掌故的应用也不拘泥于故事本身,而是相互印证,相互阐发,两人一问一答,一辩一论间直如日月交辉。
     杜确听到醉心处,好几次想一同上去与他们论一论,可听到后来又发现自己的眼界与理解于他俩来说太浅薄了。
     这并不是杜确的才华就较李禅他们为弱,而是对于一直生长在蜀地的杜确来说,他所见过的才智之士,相比较李禅和崔衍一路走来所见识过的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师长教之不得法,身边也没有学问相若的人互相印证,杜确纵然有再高的才华,闭门造车也是比不上一直受教于王介、裴济这样的天下奇才的崔李二人的。
     一直以来总是沉浸在书中岁月的杜确第一次感受到“疑义相与析”“坐而论道”是何等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一时之间只希望这节课的时间过得慢些,再慢些,让他可以好好吸收领会。
     就在二人正说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之处时,李禅身体忽然摇晃了两下。
     别人或许没有在意,云黛一下子警醒起来忙看向李禅:只见他面皮微红,额角见汗,唇色苍白。
     云黛又仔细默数他呼吸时胸口的起伏,李禅的呼吸此时变得极浅,频率也快得不正常。
     须知李禅昨天伤得不轻,特别是失血过量之后并没有真正能好好休息,此刻站立许久,又讲了那么多课,早已经是虚耗过度的状态。
     只是他现在是正讲在兴头上,靠着一股精神撑着自己并没有发觉。若再这样下去,只怕非得当场昏厥不可。
     云黛看他晃的这两下已知李禅心力不济,心中一惊,连忙腾得站起来:“崔博士!”
    喜欢。
  

第370章 新来的李同学(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