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
裴济亦如是。
皇帝也不是没动过夺情让裴济回来的心思,裴济致仕这几年皇帝的封赏从来没断过,现在裴济已经是广陵王,太傅赠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扬州大都督,大夏自开国以来,人臣还没有谁能够获得更高的荣誉的了。这几年除了封赏,每当朝中有了大事,问策的使者也绝不会少,这不是皇帝的姿态,而是皇帝对于裴济无与伦比的信任!
可是对于宫中的使者,裴济都是客客气气的迎接,恭恭敬敬的送走,所用的借口也是千篇一律:抱恙在身。
皇帝心里清楚,裴济之所以致仕,固然有当日被刺之后心灰意冷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其实跟储位有关系。
李贤当然知道裴济欣赏老二,裴济根本没有隐瞒这件事情的想法,他甚至当着自己的面劝自己重新考虑国储之事。
老四并不是不适合当太子,但是老二确实更适合当皇帝。
这种话,除了裴济不会有人敢说。
但是李贤从未想过易储!
李贤心里知道,裴济的话有他的道理。
老二和老四两个,若单纯从才华的角度来看,老二无疑更优秀,老四在朝局上还稚嫩的很,也缺乏必要的手腕和耐心。相较老二,老四唯一的长处大概就是治军了。但是现在不是群雄逐鹿的乱世,而是要从乱作一团的朝局中找到出路,这一点上老二确实要比老四更好。
但,老四是故王皇后的嫡子!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有这一条就够了。
况且老四对于朝局的掌控能力也在不断成长,只要有了足够的臂助,再加上时间的磨练,他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这一点,皇帝并不需要向裴济做什么解释。也正因为这个分歧,当初皇帝对于裴济的慰留自然不可能成功。
“臣老了。”裴济说了一句,算是对于皇帝的回答。
他说完抬头看了看皇帝,心中突然有些悲凉,他跟皇帝相识相知二十余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局限于君臣,他亲眼看着这个当初有些软弱的年轻皇子一步步成为一代雄主,又一步步被朝局所困,成为现在的模样。皇帝明明比自己还要小六岁,但是现在看上去却比自己还要苍老一些。
以裴济的聪明,他当然知道皇帝对于储位的态度,这根本不需要皇帝向自己解释。老四是王皇后的嫡子,是天然的储君,而且老四也确实足够优秀。
可这不妨碍裴济觉得李禅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喜欢。
第381章 裴相(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