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佳,很会煽惑人心,这次要不是他在后面鼓吹,今天哪里能有这样多的弹章送上来?
想想也是,能做到九卿的谁没一点过人之处呢?何况韦定湘还不是正经的进士出身,他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做事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洞察形势,左右逢源的本事怕才是他稳居太府寺这样的肥差的制胜法宝。
萧慎不知道这些弹章里面有多少人是被韦定湘说动的,但是他却明智的并没有参与。这次吴王犯的事情要说确实不小,自己身为户部尚书说两句也不是不行,但是萧慎却下意识的觉得这里面定然另有玄机。
所以直到昨天晚上,御史中丞冯谏和大理寺汪直都明示暗示自己一道联名上书,萧慎还是没有动。
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句话萧慎奉行了一辈子,朝廷中不少人觉得萧慎窝囊,都已经做到了尚书,但是在朝廷说话还不如普通的侍郎、少监。若不是户部实在是紧要部门,恐怕萧慎的地位就要在六部之中垫底了。
可萧慎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现在的左右仆射六部九卿之中,数他年资最久,岁数最大。十几年来萧慎前面的官员来来走走换了几茬,萧慎却一声不吭的熬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窝囊怕什么?总比死了强。
萧慎小心翼翼的从那一堆弹章中拿了几本,随手打开两封,一封是御史台的,一封是大理寺的。萧慎都不用继续看都知道里面大概写了些什么。
就看这厚厚一叠,罗列个几大罪是跑不了的,就算十大罪凑不出来,弄个五六条绝不是问题。至于罪名,萧慎闭着眼睛也能想的出来:
处置失当,激起民变;
囤积粮草,意图不轨;
滥权谋私,威吓同僚;
危言耸听,欺君罔上;
私调案卷,私查账目;
加上之前奉诏不归、入京不报……
这些罪过要真是一条条落实了,把吴王直接推出去砍了都不为过。
但是他们写弹章的时候就不想想这样可能么?
吴王是谁?是陛下的亲儿子!
他的差使是谁给的?那是陛下亲点的!
你们这么攻讦吴王,打的是谁的脸?
萧慎心中冷笑,表面却是看不出喜怒,他粗粗看了几眼,心中已经知道了大概:倘若这么多奏折真的都是韦定湘他们裹挟的阿附之人的话,恐怕今天皇帝压根就不会召他们廷议,党同伐异本来就是朝廷大忌,更不要说你还伐到了陛下的儿子头上。
喜欢。
第425章 吴王十大罪(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