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21章 知府刘义能[1/2页]

我,孙山,科举 西门七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辰州府驿站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孙山便起床到衙门点卯。
     因为有“赴省报备”的经验,对于“赴府报备”,显得没那么紧张。
     辰州府的知府姓刘,名义能,四十五岁,凤阳人,秀才出身,后被举荐到国子监。
     从国子监毕业后,参与选官,从知县一步一步走上来做到正四品知府。
     孙山查看了陈院长给的资料,这个刘义能祖父大有来头,在大乾也是出了名的。
     据说先帝父母在一场大疫去世,家贫无地,求主家地主赊块地安葬父母,地主不同意,还狠狠地羞辱先帝一番。
     还是地主的同族兄弟看不过眼,便在自家地里弄了一块地出来,先帝的父母才有葬身之地。
     随着世道混乱,先帝领着一帮兄弟起义,成为大首领,便有人力物力寻找失散的亲朋好友。
     寻寻觅觅一番,找到当初给地安葬父母的恩人的儿子。
     先帝感恩赠地,便把恩人儿子带在身边,悉心照料。
     之后先帝称帝,回想起老家的父母,便让恩人儿子回去修缮皇陵。
     最后把已经过世的恩人封为“义惠侯”。意思是“仁义惠泽咱家的侯爵”,这是对义惠侯贡献的肯定。
     义惠侯也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战功的“素人”,却被先帝封为“侯爵”。
     先帝给了刘家一个特殊的任务,子子孙孙负责管理,祭祀,维护皇陵,而且侯位永无降级。
     第一代义惠候去世后,儿子自然成为义惠侯,成为皇陵守卫者。
     第一代义惠候是知府刘义能的祖父,第二代义惠候则是父亲,现任的义惠侯则是第三代,也是刘义能的大哥。
     刘义能是嫡次子,侯爵位置由大哥来世袭,只好另找出路,通过科举考取秀才,之后进入国子监读书毕业后选官做官。
     孙山品了品刘知府的履历,勋贵出身,秀才出身,国子监出身。
     家世在大乾公侯排不上大号,算个三等地位。不过因为“守皇陵”的特殊性,一般人也不敢怠慢。
     而且刘家是少有的不降爵位的勋贵,在大乾的公侯之家算得上非常独特的存在。
     守皇陵是一件好差事,不用参与朝廷的波谲云诡,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好好守着皇陵,就能富贵荣华一辈子。
     只要大乾不灭,“义惠侯”就不灭。
     孙山猜测义惠侯这一家,大概求稳。
     知府刘义能,性子应该得过且过的那一种。
     就算他再努力刘家还一样奉旨守皇陵,如果做出些荒唐之事,分分钟被刘家本家切割,推出去受死。
     孙山想着自己要是刘知府,做事中规中矩,摆烂到退休。
     刘知府到底是怎样的人,孙山不知道。
     一大早走到衙门,送上拜帖。
     之后官差告诉他明日再来,刘知府公务繁忙,临时抽不出空。
     孙山对此没意见,在长沙府太顺利反而不正常,来到辰州府不被立即召见,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送完拜帖后,孙山领着桂哥儿,孙定南,还有孙黑炭到处逛一逛

第1021章 知府刘义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