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75章 都给孙山送礼[2/2页]

我,孙山,科举 西门七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顿了顿补充道:“学生之前壮着胆子给大人递送文章,多谢大人的点评,学生受益匪浅。这次能跟大人一起探讨学问,是学生的荣幸。”
     钟秀才之前通过李寡妇,走汪嬷嬷路线,给孙山递送文章。
     谁知道孙山还真给修改了,而且文章上有不少密密麻麻红色的修改点评,证明孙山是用心批改,并没有敷衍,也没有说空话。
     钟秀才从此认为他们的知县老爷是个有真实材料,知行合一的读书人。
     沅陆有这样的父母官,是沅陆百姓的福分。
     孙山笑了笑,继续考核钟秀才。心里却暗暗叹了一口气。
     钟秀才的学问,其实并不扎实,不,应该不能说不扎实,而是根基太浅。
     这种学问对付秀才考还行,往后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
     哎,这也是穷苦人家子弟的通病,除非天赋异禀,剩下的都要靠家境来堆砌。
     钟秀才的学问应付往上考明显不足,能考上个秀才,已经拼尽了全身的才华和运气了。
     孙山想到自己要是没有一个给力的大姑和大表哥,没有上辈子的记忆,没有一丝丝运气,也会跟孙秀才一样,考个秀才已经是祖上冒烟。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一代比一代进步一点点就行。
     钟秀才现在已经是秀才了,只要往后不作死,不变歪,他的人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只要好好教育下一代,总会一代比一代强。
     孙山问道:“钟秀才,往后是准备继续深造,还是......?”
     这种穷困家庭,就算考上秀才,也不是万事大吉。
     如果继续考,花费一节一节高,家里也难以承担。
     说到将来,钟以仁坚定地说:“大人,学生想继续考,如果有机会,想到府学进学。”
     辰州府和漳州府不一样。
     辰州府的学风比漳州府浓烈许多,这里不仅举人多,进士也有。
     即使沅陆深处深山老林,但读书氛围比黄阳县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科考成绩比黄阳县好太多了。
     钟秀才的成绩不上不下,如果进入辰州府学读书,多半要自费,并费用不少。
     也就代表往后还要继续省吃俭用过苦日子。
     对这样的行为,孙山不支持也不反对,年轻人不拼过,哪里会甘心。
     孙山笑着说:“你还年轻,继续考也不错。但总归绕不过“量力而行”这四个字。钟秀才,好好努力。”
     钟以仁能考上秀才自然不是笨蛋,明白“量力而行”这个四个字的意思。
     也知道此时此刻停止科考对家里最好,但实在不甘心,唯有一条心思继续往上考。
     钟秀才对孙山的“建议”没有生气,感谢地说:“多谢大人的提醒,学生明白。”
     孙山和钟秀才聊一会儿,转过头跟李寡妇聊起来,关心地问:“李夫人,你教了个好儿子,辛苦你了。”
     李寡妇被喊了一声“夫人”,更加急促不安了。
     特别眼前这个跟自家儿子差不多大的知县老爷,心里更显得拘谨。
     她也知道知县老爷年轻,那只是远远看着。
     此时此刻跟她说话,才发现更年轻。
     受宠若惊。
    喜欢。
  

第1175章 都给孙山送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