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阴影处的人拱手回答,声音沉稳有力,“东平郡王有令,这段时间属下二人听从大人差遣,定当护大人周全。”
那日东平郡王奉旨来扬州,负责将江南的银钱押运进京,林如海便看出这位郡王绝非等闲之辈,且应是深受皇上信任之人。经过几日的反复权衡,他终究是下定决心,敲开了东平郡王下榻之处的房门。表明来意后,对方竟十分爽快,当即就将身边两个得力心腹借给了他。
果然,这两人的能力远在他原本的手下之上,不过半月功夫,就将江南盐商与西宁郡王府勾结的阴谋查得七七八八,甚至还顺藤摸瓜,查出了北静王与甄家走私铁器这桩更大的事。
与东平郡王的心腹江大人一番商议,定下了进京的计策后,林如海这才回了卧房。见妻子贾敏还未休息,他有些意外,走上前道:“这么晚了,夫人今日怎么还没休息?仔细着了凉,伤了身子。”
贾敏坐在窗边的软榻上,闻言抬起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我让厨房炖了参汤,知道你今夜又要忙到深夜,担心你忘了喝,便在这里等你。”说着,她起身从一旁的小几上端起那碗还冒着热气的参汤,递给林如海。
“夫人,你身子本就还没完全好起来,这些琐碎事让下人做就是,何必亲自守着。”林如海接过参汤,入手温热,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他看着妻子略显苍白的面容,轻声嘱咐道。
“偶尔一次,不妨事的。”贾敏柔声道,目光落在他脸上,细细打量着他连日来的疲惫。
“夫人眼睛怎么红红的?可是出了什么事?”林如海喝了一口参汤,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妻子的眼角,心中莫名一紧,总觉得贾敏的情绪有些不对劲。
贾敏垂下眼睑,掩去眸中的复杂情绪,再次抬眼时,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婉的笑容:“哪有什么事,只是老了不中用了。想着快过年了,想亲手给玉儿做件寝衣,选了块软和的料子,不过才做了两日,就熬红了眼睛,让老爷见笑了。”她说着,还拿起放在一旁的针线笸箩,里面放着一块素雅的湖蓝色绸缎,上面刚绣了几针精致的缠枝莲纹样。
听贾敏这么说,林如海心中的疑虑稍稍放下,他放下参汤碗,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开口道:“夫人,如海有一事,恐怕会牵连到你。”
“夫妻一体,同气连枝,说什么牵连不牵连的。”贾敏握住他的手,掌心微凉,语气却十分坚定,“到底出了什么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如海便将盐商与西宁郡王府勾结、北静王与甄家走私铁器的事简略地跟贾敏说了一遍,末了,他眉头紧锁,沉声道:“如今我必须带着证据亲自进京,面呈圣上。只是,我担心扬州这边会有歹人闻讯而来,对你和女儿不利。我已经安排好了人,送你们出去暂避锋芒,这一路上怕是要吃些苦了。”
贾敏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握着他的手紧了紧,她尽力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轻声道:“好,我都听你的。只要能让老爷安心办事,这点苦算什么。”
林如海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贾敏打断:“老爷放心,我会照顾好玉儿,等你回来。”
“我已安排妥当。”林如海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贾敏,“东平郡王会派心腹护送我从水路进京,另一心腹和林清会护送你和女儿走陆路,伪装成寻常商贾家眷,避开耳目。两条路线,总能保得你们平安。”
话未说完,贾敏突然扑进他怀中,双臂紧紧环住他的腰,将脸埋在他的衣襟处,无声地啜泣起来。林如海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瘦弱的身躯在微微颤抖,心中如同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疼得厉害。他抬起手,轻轻抚着她的后背,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的话。
许久,贾敏才渐渐止住哭声,她抬起头,用帕子拭了拭眼角的泪痕,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异常清晰:“老爷,这一路山高水远,危机四伏,你一定要保重啊。”
林如海心中一暖,重重地点了点头,轻声答应:“我会的,你和玉儿也要平安等我回来。”他没有看到,在他低头整理衣襟的瞬间,贾敏眼中闪过的那一丝决绝之色,如同暗夜中燃起的最后一点火星,虽微弱,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决心。
翌日,宵禁刚刚解禁,林如海府邸运送秽物的马车照例一早出府。
黎明前的扬州码头,雾气弥漫。一艘不起眼的商船静静停泊在僻静的角落,船头站着一位身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只见他看见另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前来后,立刻吩咐船家开船。
――
晨光初透,纱帐半卷。
贾敏坐在黛玉床畔,指尖轻轻拂过女儿额前的碎发。才五岁的黛玉睡得正熟,纤长的睫毛在瓷白的肌肤上投下浅浅的阴影,唇瓣微抿,似在梦中仍带着几分诗书里的愁绪。
“玉儿……”贾敏低唤一声,嗓音轻得几乎融进晨风里。
她俯身,在女儿眉心落下一吻,唇瓣触到肌肤的刹那,一滴泪无声滑落,洇进黛玉的发间。
黛玉睫毛颤了颤,缓缓睁开眼,眸中尚带着朦胧睡意。
“母亲?” 她声音软糯,带着初醒的微哑,“您怎么在这儿?”
贾敏连忙侧过脸,指尖迅速抹过眼角,再回头时已换上温柔笑意:“是母亲不好,吵醒玉儿了。”
黛玉眨了眨眼,敏锐地察觉到母亲眼尾微红,嗓音也比平日低哑几分。她撑起身子,小手轻轻拉住贾敏的衣袖:“母亲,可是出了什么事?”
贾敏指尖一顿,随即笑着捏了捏黛玉的脸颊:“昨日睡得早,醒得也早,便想着来陪你用早饭。”
黛玉仍有些疑惑,但见母亲神色如常,便乖巧点头。
早膳摆在暖阁里摆开,几碟清淡小菜,一碗莲子羹,并一盅炖得极烂的燕窝粥——是贾敏特意吩咐厨房给黛玉准备的。
黛玉小口啜着粥,时不时抬眼看向母亲。贾敏今日格外安静,只偶尔为她夹一筷子菜,目光却始终凝在她脸上,似要将她的模样刻进骨血里。
“母亲怎么一直看我?”黛玉放下瓷勺,轻声问道。
贾敏笑了笑,指尖轻轻抚过她的鬓角:“看着玉儿,便觉得心里欢喜。”
黛玉抿唇一笑,颊边梨涡浅浅,可心里却莫名浮起一丝不安。
早膳过后,贾敏挥退众人,暖阁内只剩母女二人。
贾敏深吸一口气,从头上摘下一根玉簪,递到黛玉手中。
“玉儿,母亲有件事要告诉你。”
黛玉低头看着玉簪,心头一跳,猛地抬头:“母亲,这……”
贾敏握住她的手,力道微微发紧:“玉儿,今日你要随林清叔叔启程,去京中你二叔叔家小住一段时日。”
黛玉瞳孔微缩,指尖不自觉地攥紧绣囊:“母亲,那您呢?”
贾敏摇头,嗓音温柔却坚定:“母亲还有事要办,待事情了结,便去接你。”
黛玉怔怔望着母亲,忽而眼眶一热:“父亲呢?父亲去哪儿了?”
贾敏沉默一瞬,轻声道:“你父亲有要事进京,待他回来,我们一家便能团聚。”
黛玉自幼聪慧,岂会看不出母亲话中隐忍?她猛地扑进贾敏怀里,声音哽咽:“母亲,您别骗我……是不是出事了?”
贾敏紧紧搂住女儿,指尖微微发颤,却仍柔声安抚:“玉儿乖,只是暂别几日,母亲答应你,很快便去接你。”
黛玉仰起脸,泪珠滚落:“真的吗?”
贾敏指尖一顿,随即轻轻擦去她的泪,笑道:“真的,母亲怎么会骗玉儿呢?”
可她心里清楚——
这一别,或许便是永诀。
喜欢。
第164章 诀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