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5章 常凯申通电全军,楚云飞邀请386旅陈旅长(求订阅)[1/2页]

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吴未的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196团具体下辖为。
      团长:钱伯均,副团长:罗卫国。
      第一步兵营,营长为:边富成。
      第二步兵营,营长为:薛杰,副营长,刘旺。
      第五步兵营,营长为吉岳崧(原十三连连长。)
      工兵连(待建)
      迫击炮营,下辖两个炮连,营长为原炮一连连长齐林。
      除此之外,196团还下辖辎重运输连、通讯排、卫生队等相关的非战斗人员。
      经过整编之后的196团,虽然作战兵力勉强达到此前一个一营的水准。
      但经过了相应的调整之后。
      火力并未下降,反而略有提升。
      全团总共有重机枪二十二挺、轻机枪七十四挺。
      掷弹筒十五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十六门。
      新编步兵团。
      是按照正规晋绥军步兵团编制构成。
      三个步兵营、下设三个步兵连。
      连下面便是三个排、排下面就是班。
      一个班六到十三人不等。
      满编则是十三人,班长标配装备为晋造汤姆逊。
      当然了,这是理想化的状态。
      楚云飞麾下的各部队。
      能够做到步枪手人手一支晋造六五步枪或者三八式步枪已是极限。
      原本358团时期,连排长还会有一支手枪进行防身。
      而现在,仗打完之后。
      武器数量、弹药、甚至是炮弹、手榴弹数量都比之前下降了一个档次。
      还好部队提前下发了棉服、否则这个冬天够楚云飞头疼的。
      至于山炮团。
      基本上和之前没什么区别,团下面只有一个营。
      一个营八门山炮按照的也是正八经的中央军炮营编制来的。
      下设炮一、炮二两个连队。
      一个连炮兵排,一排两门山炮(两个炮兵班)。
      连下设连部、通讯班、计算班、弹药队(两个班组)
      辎重部队、给养部队合并在一起。
      毕竟是炮兵部队..需要马来拖拽牵引。
      所以还有饲养员饲养军士。
      这种老家伙照顾的是宝贝疙瘩。
      楚云飞面对他们也需要客客气气的。
      山炮团,光是乘马就有七十五匹,驮马一百八十匹。
      人吃马嚼下来。
      比钱伯均一个步兵196团花的钱都多。
      还有一个炮三十团。
      十二门88毫米野战炮。
      一个团的乘马一百匹、挽马一百三十匹。
      这更是一个花钱大户。
      编制调整计划一出来,楚云飞更加坚定了动土豪劣绅的决心。
      方立功尚未完成地区的工业情况调查
      楚云飞所部便收到了一封新的电报。
      “各战区司令长官,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长、师、旅长均鉴:”
      刚刚看到这里,楚云飞心中不免一惊。
      这是全军通电多半是出了大事。
      “国民政府为适应战略、统筹全局起见,业于号日(二十日)移驻山城,公布宣言,谅已周悉。
      此项措施,在使中央中枢不受敌人暴力之威胁,贯彻我持久抗战之主旨,以打破日寇之妄想与狡谋。我前方军事,不但绝无牵动,必更坚决进行。首脑既臻安固,则手足百体,更能发挥充分之效用;后方展及全国,则军事筹济,更有永久确实之根据。
      就整个抗战大计而言,实为进一步展开战略之起点。敌人狡恶之企图,已失作用。倾兵深入,其困难必愈甚,而我方主动之地位亦愈强。
      我前线将士自兹一心杀敌,更无顾虑,宜抱破釜沉舟之决心,益坚最后胜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撑持,积日累时,必陷穷寇于覆灭。遵有计划有步骤之策略,作更坚决更勇敢之奋斗。
      中正必与我全体将士,共安危、同生死,以尽我革命军人之天职。而策光荣之胜利。其各辗转晓谕,一致奋勉,有厚望焉。
      中正。”
      “呼~!”
      即便是心中有所准备。
      楚云飞接到通电之后还是叹息不已。
      对付小鬼子,只有破釜沉舟之决心,誓以血肉支撑国家的寸地尺土之外。
      常凯申已无其他选择。
      那个被他寄予厚望的Brussels会议,现在也因为实在开不下去而宣布休会。
      国联,这个国际组织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开会过。
      会议不仅仅没能够形成对日本制裁的任何决议。
      这些参会国家甚至都不愿意把日本定性为“侵略国”。
      日军当即将攻占金陵作为战略目标提上日程。
      以华中派遣军为主力与海军协同,攻占民国首都金陵。
      在这个时候..常凯申动摇了。
      他知道已经无法指望Brussels国际会议。
      也知道了日本方面将会进攻金陵的情报。
      他在金陵召集高级将领会议,研究是否可以进行谈判。
      会议上,出乎常凯申所料的是。
      徐永昌、顾祝同均认为可以谈判。
      白健生说的更加直白:“如果只是这些条件,为什么非打仗不可呢?”①
      说回刚才。
      此次会议的过程或许无法窥探全貌。
      但仅从史料记载的只言片语之中可以发现。
      常凯申此时的态度已经改变。
      除领土主权之外,他表示让汉斯国人作为中间人来谈判,开发经济和供给资源方面可以适当的让步。
      即:以损失部分经济主权来换取和平并在当晚会见了汉斯国大使陶德曼,转述上述立场。
      但这帮老鬼子们显然并没有同意。
      并且认为,重新谈判的基础是:取得伟大军事胜利以前所起草的基础上进行的谈判有一定的疑问,需要等大本营重新做出研究之后再给以答复。
      这个所谓的伟大军事胜利,显然指的是攻占金陵!
      从ZZ上来讲。
      没有任何理由不死守首都。
      从军事角度来讲,金陵完全没有据守的可能性。
      东边是紫金山、北、西都是长江,南部也是开阔地。
      完全没有险要之处。
      自古以来,扼守金陵都是一个难题。
      只要攻占外围据点金陵对于日军而言,便是唾手可得。
      背水一战..虽有破釜沉舟之勇气,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均为兵家之大忌!
      关于守不守金陵的问题。
      一众高级将领无法达成共识。
      但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可守。
      首先是李宗仁认为不可守:理由是从战术上考虑,新挫部队困守孤城,又无生力军,且无险可守,无路可退,大概率只会成为下一个太原。
      李宗仁同时也建议宣布将金陵设为不设防城市,以免敌人借口烧杀平民。
      白健生自然是极为同意李宗仁的意见。
      刘斐将军(时任军令部部长)的意见是:“象征性的防守,像太原一样,坚持持久战消耗的原则,不应该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如果拖到日军对占领区的每一处都要分出一个连、一个营的兵力。
  &nbs

第125章 常凯申通电全军,楚云飞邀请386旅陈旅长(求订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