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韩明参与的这一次宋夏大规模冲突,被后世誉为第二次宋夏之战。
      同时也让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察觉到了重重疑点。
      其中最为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神秘事件,就是韩明领导的‘橐驼口伏击战。
      根据当时参与者以及后续在上报朝廷的捷报中,都反复提到一件事,那就是西夏降兵大规模暴乱的现象。
      以至于导致‘没有任何安排的宋军,迫不得已展开了‘自卫反击,‘消灭了部分降兵,并走脱了一部分人员。
      自此对外昭示的‘橐驼口伏击战可谓是空前胜利,可让后人诟病的,却是没有收缴多少俘虏。
      因此很多后来人都怀疑这是韩明假传捷报,隐瞒朝廷的做法。
      而只有回到当初时代下,才明白这件事到底是有多么的震动人心。
      嘉佑六年十月二十,从前线奔袭近千里的报捷人员赶到了如今繁华似锦的京师——汴梁。
      城防部队看着不算久违的场景,立马习惯性的召集人手疏散百姓人群。
      而同时接到这个消息的还有不少官眷子女,他们也是较为关心前线军情的一帮人。
      甚至因为宋夏莫名其妙的开战,邕王和兖王之间的储位之争,都被压了下去,不再外显于人群。
      大内皇宫文德殿,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已经来到生命最后几年的老皇帝,此刻却满面笑容,精神抖擞的等待着观看捷报的众臣。
      随后只见一副欢喜莫名的枢密使曾明仲惊叹道:“哎呀,哎呀,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此次‘橐驼口伏击战打得太好了,竟然在损失不超一成的情况下,全歼敌军,可谓用兵如神啊!”
      曾明仲不得不开心,因为这是他任内军改后的一场实战,不得不考虑很多。
      原本军改就受到朝廷内外的巨大压力,结果韩明还整出了一场对夏之战,这让老爷子很是操劳啊!
      现在好了,一场大胜完全可以消除自己的压力,还能让自己身披莫大资历功劳,冲击最高宰相之位。
      老爷子头一次发现,这个韩家小子虽然是个事逼,但是这个好处也是不少。
      军改后的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就预示着自己铁板钉钉进入政事堂,成为宰执天下的人物了。
      对此,曾老同志毫不吝啬的夸赞韩明起来,似乎这是他家孙子似的。
      而富彦国和韩章则是对视一眼,隐藏在白胡须下的嘴角悄然抽动数下。
      至于上首的仁宗皇帝很是爱听这番话,不断呵呵直乐,多年弥漫在心口的阴霾一扫而空。
      “都说说,都说说...”
      仁宗皇帝现在就想听赞歌,就想多听点大臣们的奉承话。
      “韩经略乃不世出之天才,可谓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此战大获全胜,全赖其指挥明断。”
      “不止如此,孙大人,观此战前后调配和分布,可见韩经略的战略眼光之高,本朝无人能出其及。”
      “李大人,您还有一点没说,就是韩经略对于没藏思羽等人心的把握也是极高的,原本对方谨慎都要北上转道定边,结果因为盐州城下种诂和狄谘的强力破城,导致只能钻进口袋,可谓阳谋之最!”
      “周大人说的在理,讲到这里,最为重要的在我看来,是韩经略对于火器的改良和再应用,堪称神来之笔,直接打乱了西夏人的步伐,因此才能出现最小战损比。”
      “嗯嗯,还有掐头去尾斩腰间的战术,更进一步扰乱地方军势,使其瞻前顾后,不能更好的支援前中后军三处。”
      “妙啊!!!”
      “真乃艺术啊!!”
      “不愧是师从武襄公和英国公,这算是集二位大家之所长了吧?!”
      “。。。。。。”
      一时间,文德殿内你来我往,不断大吹特吹,简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菜市场现场。
      看到此情此景,身为宰辅的韩章自然不可能没皮没脸的出来吹嘘自家孙子,只能眼神示意老友富彦国吹几句。
      富彦国品行端方,正人君子,哪里能干出来阿谀奉承这种事,立马翻个白眼,假装看不见。
      结果下一秒就被仁宗皇帝点名,富彦国秉持着端方人设,拱手行礼:“陛下,韩经略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冠绝寰宇之姿,也是要有陛下的赏识才行。”
      “若没有陛下

第122章 捷报传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