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六十三章 他的遗物[1/2页]

卖艺做慈善,塌房歌手创飞内娱! F方F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针定格在整点。
  仪式快开始了。
  主持人整理好情绪走上舞台,念出了那段早就烂熟于心的介绍词。
  “史书太薄,装不下他们的伟大,随手翻过的一页,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多年前,十九万七千六百五十三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安定,为了维护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今,山河无恙,家国富强,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回家!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伟大的时刻!”
  观众席响起轰轰烈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大屏幕同步切到了沈城陶仙国际机场。
  周边街道早已清空,现场庄严肃穆。
  运二十大型运输机在歼二十先进战机的护航下缓缓降落。
  有如今龙国最先进的专机护航,仿佛在无声地告慰英灵:这盛世,如您所愿!
  在众人的注视下,飞机缓缓通过一道圆拱形的水门。
  这是龙国的最高礼仪“过水门”,寓意着“接风洗尘”
  归来时的疲惫与风尘,都在这细密的水雾中一扫而空,微凉的水珠拂过,更显悲壮。
  机舱打开,棺椁被仪仗队小心地抬下。
  那一百多个黑沉的实木棺椁在礼兵的护卫下,渐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镜头久久定格在大红色横幅“回家”二字上。
  一双双白手套小心地擦拭着棺椁表面,随后将崭新的国旗铺就上去。
  到场人员在统一指挥下,缓缓弯下腰,以三次鞠躬默哀。
  低沉悠长的交响乐回荡在机场上空,让人又眼热,又鼻酸。
  在场的许多老兵已是失声痛哭。
  仪式结束后,烈士遗骸照旧被送往烈士陵园安葬。
  镜头扫过车窗外。
  三十多里路,尽是自发前来迎接的群众。
  他们捧着黄白菊花,眼含热泪目送着车队经过。
  无需多言,龙国人独有的情怀与敬意,皆在这一路不曾断绝过的人海中无声浮现。
  播音员沉声播报着第十批回国烈士的名字。
  “陈玉林,孙德山,李伟波....”
  许和平紧紧捏着座椅扶手,眼睛不敢离开一刻。
  他想听到的那些名字在里面吗?
  与沈城相隔千里的许家村,正浸在一片细密的雨幕中。
  老房子里里外外都泛着潮气。
  年近八十的许桃花和往常一样缩在藤椅上,腿上盖着厚厚的毛毯,一动也不动。
  这几年她老得厉害,忘了许多事,倒是越活越像个孩子了。
  幸而小辈们都孝顺。
  大儿子退休后专门在家照顾她,孙子孙女们也常常回家。
  此时,闹哄哄的一群孩子正围坐在炕上盯着电视瞅。
  只是那一个个大小同等的盒子让他们迷糊。
  年纪最小的麻花辫姑娘咬着手指,语气惊奇:“咱太爷爷真在里边儿吗?”
  “好像还没听到太爷爷的名儿呢!问问咱奶奶呗?”
  此话刚出,少年老成的堂兄给了他们一个提醒的眼神。
  “别去闹奶奶,奶奶记不清呢。”
  众人纷纷将眼睛瞟向藤椅上的人。
  也是听大人们说的,太爷爷叫许卫国,那是顶正派的人物,52年牺牲在半岛樊山岭,尸骨没能找回来。
  许家的女人都刚毅。
  太奶奶得知噩耗后捏着阵亡通知书哭了两天,敞开门又成了爽利能干的女人。
  背着尚在襁褓中的许桃花,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纳鞋底挣补贴,

第四百六十三章 他的遗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