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从不饶人。老王妃到是老当益壮,腿脚利索,还能进宫过岁除。”
老夫人笑:“谢皇后娘娘夸赞了。老人家好热闹,听说宫中过岁除,有傩舞,有宴席,上赶着就来了。”
皇后娘娘扫视一下眼前的几个人问:“哪个是杨七姑娘?”老夫人拉着杨依依上前,让她再次给帝后行礼。
皇后娘娘对皇帝笑道:“你这个侄孙女年龄不大,却很有想法。前些日子,老王妃来求我,说她小孙女要办图书馆呢,要曲池坊的地,我觉得是好事就应承了。”
皇帝一听很感兴趣地问:“杨七,你倒是说说,什么是图书馆?”杨依依壮壮胆子,把印刷术,图书馆相关的事都说了。皇帝微笑着听,宗族诸人也面面相觑。
皇帝问:“印刷术?可有印出什么来?给朕瞧瞧。”杨依依就怕帝后要问,准备了四张年画,一本皇历,一本《千字文》,这会正好献上去。
几个宦官接了礼,递上去。皇帝先翻了一下皇历,看印刷清晰,装订也细心,笑着点点头。又翻了一下《千字文》,觉得很满意,递给皇后。让人把四幅年画打开,一一看去,觉得吉祥精美,非常高兴。
皇后看了也很喜欢,笑道:“有这样好东西,老王妃也不早些给我送来。”
老夫人道:“物小礼薄,怕不成敬意,要知娘娘喜欢,早就送来了。”
杨依依道:“今年才开始印,时间太紧,只有这四幅。是臣女请母亲亲自画了底稿,让师傅加班赶出来的。明年时间充裕,还会印刷,内容也会丰富很多。”
皇后眼睛闪了闪:“你母亲倒是个妙人,怎么没来?”
老夫人刚要说话,杨依依道:“我母亲不光画得好,刺绣也好。这画就是从她绣的百子图里,选出的四幅。母亲字也写的极好。我让她帮忙抄写《诗经》的底稿呢,过了年,刻印了给娘娘献上一套来。”
皇后娘娘笑道:“听说侍郎家这位侄媳是农家出来的,没想到原来还是个才女。难怪生出这样有才的女孩。以后再进宫,带来我见见。”
杨依依向皇后行了礼:“是!只是家母出身农家,见识不深,如有礼节不到之外,请皇后娘娘不要怪罪。不然,我父亲就更瞧不起她了,母亲又要黯然泪下了。”
皇后听了这话,脸色微沉,直直看着眼前的小女孩。帝后有五子五女,做为母亲,自然希望儿女孝顺听话。杨依依这话,听着是为母亲铺路,实则是对其父不满,在上眼药呢。只是眼下在过年,也不好大声斥责。就淡淡地道:“孝子亲则子亲,钦于人则众钦。”
杨依依脸有些红,但还是回道:“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士之孝也,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
众人一阵无语,觉得杨依依不知天高地厚。晋王妃上前一步道:“你敢不服母后的训示!不知你家父母是如何教出这样的子女。”
杨依依沉默片刻:“面对皇后娘娘,臣女总不能说假话吧。每句话都是真心所想,脱口而出,臣女知道错了。”皇后心里来气,让人宣杨梧上前。杨侍郎不知道什么事,听到宣召心里忐忑,汗都冒出来了。
皇后问:“杨侍郎,你与现在夫人成亲多久了?”
杨侍郎回:“回娘娘,先妻是兰陵萧氏元娘,过世十二年了。我与现在的内人陈氏成亲十年有余。”
皇后问:“一家子亲戚,为什么从来没让她拜见于我?”
杨侍郎回:“内人是农家出身,没见过什么世面,不敢上皇后娘娘面前。”
皇后笑道:“你与她成亲前,难道不知道她是农家出身?成亲了,反而计较起这些来了。如今你的女儿到我跟前替她母亲喊冤呢。说她能书会画,又擅刺绣,听来是个才女呢,却因为出身不显,你看不起她。”
杨侍郎道:“回皇后娘娘,没有的事,我与内人和平相处,儿女双全,衣食住行上从没有刻薄过她。”
皇后冷笑一声,心想这杨侍郎也是心里没数的人,听说家里有四五个妾室。想想陛下都没有这么些妃嫔来气自己。如今自家女儿都告到帝后跟前了,他还不知所谓。
杨依依冷哼一声:“父母在,谁家是嫡女独自管家。某人当家,竟不让继母一齐用膳,逼到小厨房供餐。官做的好不好不知道,妾就纳了四五个。说起来比陛下后宫的美人还多。”
杨侍郎骂道:“你这孽障,皇后娘娘面前胡说些什么,还不告罪。”
杨茭听到这里,气的眉毛倒竖,走上前来,对着杨依依兜头就是一巴掌。杨依依没防备,重重倒在地上。她躺在地上,头晕得很,眼前只发黑,心里还是明白的。愣了一会,索性闭上眼睛装死得了。
皇后看了这场闹剧,也是愣了。一拍案几:“好哇,你们也太放肆了。杨侍郎,你真是教得两个好女儿!”
第26章 宫中领宴 皇后赐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