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把自家儿子女儿的宅子修葺一新,在江南李家订了很多新款的家具。杨七也找了些能人,把皇帝赐给宗室杨蒿的宅子装修好了。杨侍郎一边命人装修皇帝赐给他的新府第,一边准备帮杨荀在洛阳的宅基地上建一处新宅子。
陈氏心里不满,见了杨侍郎没有一个好脸色,夫妻俩相敬如冰。还是杨七劝她,这样很好,要是不给杨荀建宅子,他必然是要厚着脸皮跟父亲住在一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更麻烦。
陈氏明白过来,马上张罗着给杨荀在洛阳分到的宅基地上建宅子。杨侍郎还是不满意,嫌弃那边的宅子偏僻,离家太远。陈氏两手一摊:“杨三公子不袭爵,又不上朝,要离皇宫近的宅子无益。离洛阳皇宫近的宅子,大多数是皇帝赐下来的,少量闲置房子贵得离谱,家里钱帛不充足。新盖的宅子已经很好了,三公子要去城外的卫军中当差,离得也近呢。”
小萧氏对这样的安排不满意,闹腾得紧。陈氏道:“你也不用跟我闹腾,我一个内宅妇人,可没法子。原来的太子妃当了皇后,那是你们萧家的姑奶奶,你不去求她吗?”
陈氏又看了一眼杨侍郎:“反正,家里账上就那些钱,你愿意出多少,直接给三公子夫妇,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
杨侍郎瞪了陈氏一眼,叫了韩氏、姜氏和几个管家上来,问了家里的情况。陈夫人这些年对家里的事是爱管不管的,都是韩姨娘操持,姜姨娘协助。
陈夫人说了,只要府里不克扣她娘儿们的月例,她也不出头,更没有意见。主要是侍郎府里收入有限,经手也没什么油水,她也想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能躲就躲。杨七给她派了不少事,抄底稿,画册页,帮杨蒿经管春劲院的家务。她手里的钱都让杨七给哄走了,帮她置办了不少产业,投了一些生意,光看那些账册,她是既高兴又心累。
杨侍郎看了府里的账,就几大项收入。他的俸禄,中兴城外三处庄子的收息,西市两家铺子的收益,东市两家铺子的租金。支出却多了去了,给宗族出的钱,与各府的人情往来。光这两项就不少了。家里的人口算起来也不少,有一妻两妾,嫡长子杨荀家有一妻两妾,两个孙儿,两个孙女。嫡次子杨蕴在国子监就读,庶子杨芹、杨荫在开阳书院就读,庶女杨荷也是挑剔的,这些人的生活费用,求学费用也不少啊。上下侍候的婢女仆佣,吃穿住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样一看,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杨侍郎拿韩氏出气:“你就是这样管家的?账上有好几处都是赤字,要不是英王府帮扶,咱们府里岂不是入不敷出了?”
韩氏听了这话,跪到杨侍郎面前,硬棒棒地回话:“大人,府中收入就那几项,也不是妾经管的,收入多少,您可以找管事的人查。支出也是相对固定的,每年往宗祠和家学里捐多少,也都是您亲自签了名的,都按数交给族里了。家里的大小主子月例年例都是固定的,您不发话,谁敢增减?与各府的人情往来,都是您亲自过问,自己定的数,妾一点未曾改动。其他大大小小临时出了事情,也都是问过您的,都是按大人的意思办。前些年,夫人在蒿公子府中休养,大少夫人又奉旨跟大公子同去任上,大人才让妾代管着家务。如今,白累了这些年,也没落下一个好,真叫人心寒。今日刚好核账,妾也就把家务交还给大人,另寻人管着吧。”言罢,双手把账本,钥匙递到杨侍郎手里,磕了一个头,低垂着头站到陈夫人身后。
杨侍郎拿着账本、钥匙有些发愣,对陈夫人吼:“你是一家主母,这些事还要我为难吗?韩氏不干,你接手就是。”
陈夫人表情似笑非笑:“大人别发火,妾出身农家,没有见识,当不得您侍郎府的家。以前我当家时,你们大的不满意,小的也不满意。韩氏这些年管得很好啊,我要管,还不如她。您刚才莫名其妙的冲她发脾气,妾也替她不平呢。这个家我是不会再管,上年龄了,操不上心呢。还是请韩妹妹再操上几年心,等蕴儿媳妇过了门,就有人管了。再不济,请个内院管事的就好了。”
杨侍郎气够呛,拉不下脸,只能叫了姜氏:“弱水,辛苦你代管几年。”
姜氏淡淡一笑,接了账本和钥匙。姜氏对杨侍郎夫妇道:“夫人,这是大人让妾接下的,妾不忍看您两位为难,丑话须说到前面,要是管得不好了,您可别埋怨。大人,眼前账上就是这些钱,收入支出也比较固定。要是为长公子买宅子,还须另外想法子。您私账上应该比较丰盈,不会惦记公账上这点钱吧。”
杨侍郎听了这话,一下子沉默下来。刀不割在自己身上,自然不觉得痛。心里暗暗埋怨皇帝,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迁都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武帝自然不是无端的就要迁都,早多少年就在算计了。自从父皇定都中兴,他心里就不得劲。先皇得意坊市制度,整个中兴城全是居民坊,只有东市西市两处市场。又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不能直接入市,又限制声色场所的发展,武帝本性豪放,贪酒好色,自然觉得闷。为了在父皇母后面前装样,又要端着,半辈子不自在。
第88章 新皇迁都 风起云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