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甚至在弥留之际还每天进言:陛下一日不下诏书,微臣一日不敢瞑目。
      多少拿出了不死不休的架势。
      先帝看多了这些辞令,心中难免松动,便说再斟酌半月。
      易沣是个言而有信的人,硬是梗着脖子又坚持了半月。
      最终他等来了先帝的回复:
      他日太子黄袍加身,二皇子必入西地。
      末了附了一句,汝可安去。
      易沣当真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得到答复的当晚,他便撒手人寰。
      临终时眼角带泪,嘴角带笑。
      ……
      一年后,先帝也缠绵病榻、药石无医。
      他始终记得和易沣的约定,在殡天之前,一道圣旨将司马瞻扫去了雁门关。
      遗诏一颁,朝野哗然。
      臣工们都明白先帝的忌讳,东海王久居在京,将来必定要和世家大族议亲,一旦有了门阀势力襄助,恐怕生出兄弟阋墙的祸事来。
      是以困心衡虑之下,不得已而为之。
      ……
      倘若易禾没记错的话,西北军从京城开拔那日,也是一个淫雨霏霏的时节。
      她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买了一车奠仪跑去父亲的坟前告慰。
      由于太过激动,上山时不小心崴了一只脚。
      当时的宣阳门外,正是纛旗烈烈,角声震天。
      初登大宝的司马策,亲携三公九卿夹道相送,给足了司马瞻排面。
      然而司马瞻只留下一句话。
      他日本王回京,定让易沣无后。
      随后便跨马驰出了城门。
      易禾在坟前奉完香抔完土,开开心心下山去,路上听说司马瞻要让易家绝后,不小心又崴了另一只脚。
      ……
      这些年易禾时常自己思量,这事儿也不怪司马瞻小心眼。
      他原本就是陛下的胞弟、太后的心肝,大晋真正的龙血凤髓。
      却因为易沣几道奏疏,被迫去千里之外的西北抗敌。
      敌国大启战力强劲且国民富庶,真要开战胜算极低。
      俗话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让他去送死不说,最要紧的婚事也给耽误了。
      司马瞻出征那年还未及冠,太后早已看中了朝中几个高官家的贵女,就等择了最妥帖的人选让他完婚。
      结果好一番经营就这样打了水漂。
      她们母子焉能不恨。
      许是司马瞻也想给自己争口气,到西北不过半年时间,便拉开架势同大启开了战。
      徐徐图之是什么?
      干就完了。
      六年弹指一挥间,司马瞻全须全尾载誉而归。
      易禾的好日子确实到头了。喜欢扒墙脚的女御史请大家收藏:

第5章 往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