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接着我意识到我无法徒步走到b城。
      于是我又折返回c城的站台,在那里还碰到两个熟人,和熟人们聊了一会儿。
      .
      根据马城伍的“不在场证明”,警察去核实了。
      不假,他确实是在c城下的火车,并且“失踪了”两个小时后,又回到c城的站台,遇到两个熟人,聊了几分钟。
      熟人都说,马城伍当时的神情看上去挺正常的。
      但这并不是完整的“不在场证明”。
      因为他很有可能在b城到c城之间的这段旅途,就开枪杀死了罗密文,而后下车。
      而且警察觉得他在c城浪费了两个小时,在草地上休息,这个说法很扯。
      .
      通知火车上的两个证人来认人。
      这两个证人是从b城上车的,上车的时候,瞄了一眼,看到马城伍就在罗密文的同车厢内。
      但这证据不足以充分。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马城伍也被扣押了三个月。
      有一天警察在c城附近的桃园市,一个矿井边上,找到了一堆现金、财物。
      这些东西被证实是属于死者罗密文的。
      这个矿井距离c城的车站只有2.4公里。
      而这就很顺利的解释了,马城伍在c城下车后的两个小时究竟做了什么,是去藏钱了。
      之前说在死者头部找到两种不同口径的子弹,警察判断的是这个马城伍身上可能带了两把手枪,就是他一人干的。
      于是将马城伍送上了法庭。
      法庭判决的结果主要还是依据证人的口供。
      法庭判处了马城伍绞刑,1920年,一根麻绳结束了他的性命。
      ·
      此刻,在诡案组的办公室内。
      姚若岚将这宗八十年前的案件陈述完。
      她说,这案子看起来好像就是马城伍干的。
      但是实际上真正有指向性的证据并不充分。
      如果是马城伍干的,他为什么要带两把手枪谋杀?
      关于这一点,我以前看这宗报道的时候有做过一个猜想。
      就是实际上,马城伍是带了一把手枪,但是用了两个不同型号的子弹。
      姚若岚取了一张纸,演示了她的推理。
      如果有两种口径的子弹。
      只要把报纸之类的物品卷在小口径的子弹面上,就可以将小口径的子弹塞入手枪。
      而后这样就能做到用一把手枪打出两种子弹。
      十三妹听完后疑惑,“boss,你说的这案子看起来证据并不是很充分,为什么在当年法庭会做出绞刑的宣判?”
      “关于这一点,我也翻看了一些1920年的报纸,说到底,是马城伍这个人有问题。”
      姚若岚说,在这宗罗密文的谋杀案之前,其实马城伍还背负了另外三宗枪杀案的嫌疑。
      只不过由于缺乏证据,所以警察一直告不了马城伍。
      可能这第四宗案件又发生了,警察,法官都在主观上认定,一定要想个办法给马城伍定罪。
      马城伍在被执行绞刑前,接受一个记者的采访,很坚定的说,我没杀人,我是冤枉的。
      ·
      此刻,诡案组的办公室。
      姚若岚说:
      虽然马城伍的火车谋杀案,和陈庶民的鸡舍分尸案并没有关联。
      这两个人看起来都是有罪的,但我很好奇,在1920年的这两人,是否有一个真的是无辜的?
      她对十三妹和肥佬布置了任务,“既然你们这次会回到1920年的桃园市,就刚好去找到他们,看看能不能解开两宗案件的谜团吧。”

第290章 面纱 7[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