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9章 化学,一生之敌[2/2页]

小欢喜:学神养成 你学习了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技巧,和针对难题更深入的学习。
      或许在竞赛开始前,他还能进入第三阶段。
      那已经是亚赛和国际竞赛的范围了。
      说到物理竞赛,池远和陆明的沟通越发频繁。
      基本每隔两天,晚上都要开一小时的微信小灶。
      并不会涉及具体某道题或者某个知识点,只是提供大方向上的指导。
      比如一些推荐一些辅导资料什么的。
      同时,还有陆明作为竞赛指导老师,多年积累下来针对竞赛的技巧。
      这就是名师的作用,能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精炼总结。
      当然,为了保证公平。
      池远每一次都会整理一番,转述给乔英子。
      这样,才能让乔英子到时候输得心服口服。
      而相比较物理,池远自觉化学水平低,没有去打扰程凯。
      程凯这个老师给人的印象比较严肃,他手下的竞赛学生较物理多上不少。
      所以,有问题,池远都是找黄芷陶询问。
      毕竟,他们的差距摆在那。
      黄芷陶的知识广度和性格,很适合当他的老师。
      他遇到的错误,黄芷陶基本都遇到过,并且有改正错失。
      就算没有遇到,那遇到了不是就钻到了吗?
      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
      “大佬之所以能成为大佬,是因为大佬把所有能犯的错误,全都犯过并改正后记住了。”
      这一点,在化学竞赛学习中尤为重要。
      越过高中的化学,进入竞赛化学,池远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学海无涯、深不见底。
      高中学习的只是表层,就算是推理题,也是根据记忆的化学性质。
      什么氧化性、还原性,来推测是否会发生反应。
      然后根据现象,反推此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
      其实大部分只要靠着记忆即可。
      记住化学书上的每个实验和方程,再用类比的思想,便足以解决卷子上大部分问题。
      比如,高中只需要记住:电解水能够产生氢气和氧气,且比例为2:1,还记一记阴极、阳极的化学反应式。
      但是竞赛学习,则在探讨为什么会这样。
      电为什么会导致水分解变成氢气和氧气?
      其中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但化学键为什么会断?
      又为什么会形成?
      为什么h和h之间要形成化学键?
      这些就涉及h原子的结构:涉及电子,涉及电子在轨道上的排布。
      而电子在轨道上的分布,决定了电子是否容易被原子核牢牢吸住,甚至吸走了其他原子外层的电子。
      因此,又在体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所谓的氧化性就是容易夺走别人的电子,自身多了个电子。
      却让别的原子少了个电子,造成对方价态升高。
      还原性则相反。
      如此一来,掌握本质,就能更有理有据地分析化学反应。
      已知反应物,通过反应物的结构推出化学性质。
      再根据性质,推测反应过程,自然就得到了产物。
      完成反应物→反应过程→产物。
      而不需要依靠产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示,就能顺向推出产物。
      但世界上的元素虽然可数,但组合方式却是不可数的,反应也是千奇百怪。
      因此,物质无穷无尽,依然有不同的物质甚至元素被发现。
      可以说,这就是一望无际的海平面。
      这才是令池远觉得痛苦的地方,他现在的知识不够用啊。
      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
      他只能疯狂补充基础知识,《普通化学原理》到《无机化学
      但是,这么久了,他依然停留在无机化学。
      先不谈习题,第一遍基础知识还没有刷完!
      岂可修!
      化学!
      一生之敌!

第99章 化学,一生之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