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37 章 协助平叛[2/2页]

学着做明王 幼儿园宝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三月底,朱破虏的东海第六第七舰队都已训练完成,正式成军!第六舰队由王铁柱任旅长,南下支援南洋;第七舰队由孙铁虎任旅长,留在大连,和第二舰队一起控制渤海湾、朝鲜辽东附近海域河流。
      宋应星的红薯和玉米试种都有了结果,红薯平均十五石,玉米平均六石,比现在种的小麦都高出不少,宋应星像是发现了宝贝一样跟朱破虏???锣滤盗撕芏唷V种驳姆椒ㄒ不?菊莆樟耍??宜斡π怯邪盐赵僦忠淮危??炕鼓芴岣摺
      朱破虏一方面鼓励宋应星继续研究种植,包括小麦、水稻,研究如何提高产量。一方面命人在山东半岛、台湾的沿海地区,不适宜种植的地区,大量种植红薯。辽东半岛则大量种植玉米。三月气温已经回升,很快就可以种植了。当下命人加派人手,今年务必尽量赶上。
      本来朱破虏今年的粮食不缺的,预计还有500万石的盈余。谁知道补贴了崇祯两百万石,加上慕容达达那边出乎意料地顺利,多了三四百万张嘴,朱破虏没想到朝鲜被大清摩擦一遍,被慕容达达摩擦一遍,还有这么多人,一下又有点紧张了,还好抢了不少,补上缺口就行。不过朝鲜平定后,有一年时间应该可以自己自足了,只要过了这第一年就好!
      只是玉米种子有限,宋应星估计第一年只能种植五千亩,明年才能大规模推广。红薯种子比较充足,加上之前试种的红薯蔓、红薯根也能种植,估计可以种植五十万亩。所以红薯必须按期育苗种下,宋应星带着人便去安排红薯种植事宜了,朱破虏说了,如果沿海沙地不够用,之前种小麦的农田也拿来用,只是土地沙化一点的反而好,必须保证按时种下。
      为了提高朝鲜粮食产量,从大连、山东、台湾弄去了近四十万移民。朝鲜男女明显失衡,朱破虏又从朝鲜调到山东大连近二十万移民,以女子为主,这回两边都平衡了,还能有效促进民族融合。
      各种物资充分之后,朱破虏的新式制造工厂第一期已完工,正式投产。巨大的机床有效地降低了蒸汽机的振动,枪炮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毕懋康主持的后装枪也终于成功了,朱破虏试了一下,虽然不是很满意,但也还不错,比前装速度又提高了一些。但是子弹却进展缓慢,各种纸都试过了,厚了不好,薄了容易破,经不起颠簸。
      朱破虏想着自己屯了好多棉花,便把硝化棉花的制作方法告诉了毕懋康,然后提醒毕懋康用铜做弹壳,还给毕懋康划了一些示意图。毕懋康听完简直对朱破虏迷之崇拜,非要拉着朱破虏跟他一起研究子弹。俩人按朱破虏的想法,找工人制作了子弹,然后毕懋康又安排人改进了打火机构,然后朱破虏发现毕懋康其实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比他牛逼好几个等级,一点就透。他要是也有后世的知识,绝对比自己牛逼。
      在朱破虏提供了关键知识以后,毕懋康的研究进步神速。几天时间便做出来三四十枚子弹,还有三把新式后装枪。俩人迫不及待地跑去试验了一下,当然前几次还是拉绳子,确定没问题后,毕懋康和朱破虏才试了几次。
      毕懋康坚决地坚持了朱破虏一贯的意见,武器不要求最完美,简单结实才是最好的,复杂的完美的武器,就代表没用。所以这支枪的结构并不复杂,朱破虏试完以后建议增加发射机构外面的保护,减少漏气,保护枪手。另外子弹太大了,没必要这么大。
      毕懋康觉得子弹太小威力不大,朱破虏告诉他射程比威力更重要,另外就是他后世对子弹大概有个概念,想来几百年最后发展成那个样子,必然是有他的道理。于是他也把子弹定型成大概那个大小。毕懋康告诉朱破虏,这种子弹需要大量使用锻床,包括这种后装枪也是。于是朱破虏让二期的工厂按照后装枪的生产,重新配置一下。
      毕懋康又去优化了一下结构,把零件打磨光滑,弄了几把最终定型的样品,朱破虏试了以后觉得不错了。装弹方便,射完退出弹壳,重新装弹就可以了,基本有了现代□□的雏形了。然后朱破虏又交给毕懋康一些宝贝,就是用石油提炼出来的机油,让他用机油把□□零部件润滑一下,果然操作更顺手了,精度也更高了。
      朱破虏给这种□□正式命名为火神。毕懋康又悄悄地告诉,朱破虏,火炮也可以这么改,大致思路应该是一样的。朱破虏当然知道,不过他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鼓励毕懋康去鼓捣。另外嘱咐毕懋康,这种新式□□的生产,各环节一定要保密,分别独立生产。五天后,全力生产这种新型□□,先生产两万吧。
      朱破虏最在意的是这种□□基本克服了下雨下雪的影响,子弹也携带更方便了。另外,有效射程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射击精度却提高了不少,破坏力也提高了一些。也许结阵的战法很快要过去了。
      四月中旬,朱破虏正忙着和宋应星、毕懋康等人研究改进锻床和机床,陈小鬼派人来告知朱破虏,皇太极出兵了。已经把锦州围了,大概有十万多人。朱破虏也是奇怪,皇太极被自己搞死好几万,怎么还有这么多。
      这次皇太极是倾巢出动了吧,带领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尚可喜、孔有德等人。特别是孔有德,在收到皇太极重视后,大大加强了火器的研究和制造,现在也算是皇太极的攻城利器了。这也是皇太极此次胆敢进攻锦州的依仗。
      祖大寿自然是不怕皇太极的,于是坚守城池,知道皇太极猛攻了两次,大炮开火,砸的祖大寿城头死伤不少士兵。祖大寿才发现,皇太极这次不是来玩儿的,估计要玩儿真的。于是赶紧派人去给崇祯汇报并求援。
      崇祯一听皇太极大举进攻锦州,也是心头紧张,如果锦州丢了,那关宁防线就算是彻底废了。于是和杨嗣昌商量后,急召洪承畴回京,并从各地抽调精兵,帅军十几万驰援锦州,吴三桂、白广恩,洪兵等人随军出征。
      大军出动,钱粮自然不能少,于是崇祯把内库基本刮了个干净。钱是凑不齐了,粮其实也凑不齐,但是十万火急,洪承畴也不能再等了,便带了半个月粮草先行启程。
      祖大寿感觉到了压力,这次皇太极带来的孔有德军,火器凶猛,本以为锦州固若金汤,但这么打下去,自己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便又派人催促尽快派援军来。崇祯收到消息,一方面又派人给祖大寿回信,告诉他援军很快就到,一方面只好刮地皮了,洪承畴的粮草必须供应上。
      当然,崇祯决定刮地皮,他的那些官员们,自然就要掘地三尺,一时间民怨沸腾!崇祯也只好当做看不到。只是他也派人去联系朱破虏,今年山东的钱粮能否提前支付?朱破虏答应了,粮草直接运往锦州前线,银两运到北京。
      洪承畴只用了三天时间便赶到了锦州,祖大寿见援军来了,这才心放到肚子了。他告诉洪承畴,这次皇太极来着不善,火炮众多。
      第二天,洪承畴和清军打了一仗,互有胜负,但是清军这次火炮确实很猛,他也吃了不少亏;清军也发现洪承畴的火炮不少,他们也伤亡不少。于是,清军后退5里扎营。洪承畴便在锦州旁边驻扎下来。两边闲的没事儿了就骂几句,或者打个架,打完然后各回各家。洪承畴不知道皇太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皇太极也不知道洪承畴打的什么注意。
      皇太极又后退了5里,但是这次发现洪承畴没动静,倒是开始修营寨,挖沟,密密麻麻,星罗棋布。貌似根本没有和他决战的样子。
      洪承畴最近越来越老实,皇太极也是无可奈何。正当他俩都很无聊的时候,朱破虏给皇太极送信来了。大意就是你跑去抢大户,就不觉得朱破虏会背后捅他,是否应该安抚他一下。皇太极说,你把朝鲜抢了,我们承认了。朱破虏则回复到,朝鲜是我自己打下来的,你承认不承认不重要。太没诚意了!我觉得你送我二十万汉奴才算是有诚意吧。

第 37 章 协助平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