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39 章 纯属意外[1/2页]

学着做明王 幼儿园宝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本来这些流民就是闹着玩儿的,逼着卢象升平叛,哪知道有些知县都是怂包,直接开城投降了。这可把反贼了乐坏了,本来就是吓唬一下,他们也没真打算攻打县城。知县欢迎他们进城,那就进吧,粮食有了,武器有了,兵马有了!啥都有了,那就占山为王吧,那就攻城略地吧,反贼里总有胆大的,也有原来胆小后来胆大的。卢大人既然不出来,那就开派对吧!
      一时间襄阳府周围遍布反贼!卢象升打算先去南阳府,听说南阳可能守不住了。被谁围了,不知道,就知道到处都是人。但是卢象升也很郁闷,来了人越来越多。终于见到正主了,前面数千人奔腾而来,还有骑兵。卢象升准备迎战,但是对方来了以后直接下马,拉着马就走来了。
      那位首领见了卢象升,开口便是,我们投降!卢象升傻眼了,大老远跑来就为了投降?原来这位首领见卢象升拒不出战,他以为是卢大人觉得他们是假反贼,他纠结了一大帮人,闲着也是闲着,便去围了县城,知县竟然投降了,我去,这可咋办?管他娘的,吃饱了再说,于是一大帮人便进了县城,武器军马粮草都抢了,更像反贼了。然后很多小群反贼便也跟随他了,哩哩啦啦没几天,已经七八千人。
      本来想着闲着没事儿去攻打另外一个县城,听探马来报,说卢大人出来平叛了,便带着众人赶来了。卢象升现在想走也走不了,前面七八千人挡住了去路,后面跟了好几千,四面八方还不断有人围过来。
      卢象升有点担心,这要是拖延下去,围个几万人也是有可能的,到时候真的造反了,他还真不好办。略微犹豫一下便答应了,同意招降。前面同意了,还有屁股后面,还有周围的,不同意就不让路。嫌我们人少,现场推选一位领头的,我们就是山上虎了!
      卢象升哭笑不得,得,全招了吧。估摸着已经近两万人,这还怎么去南阳府?打道回府吧!便派了哨骑去南阳报个信,就说自己被叛军围了,可能晚点到,总不能说不去吧?谁知道哨骑回来,说南阳知府感谢他,送给他一千两银子,卢大人果然神武,兵马出营,南阳之围就解了。卢大人的威力其实不止于此,他一出营,周边百里的府县都解围了。
      因为反贼都来找他了。卢大人带着一众降兵往回走,一路上不断有人围过来,人多的还和卢大人打个招呼,投降!人少的,直接往后面人群中一混,我们一伙的。李定国看的也是头大,满脑子浆糊,这什么情况啊?
      等他们回到襄阳,后面浩浩荡荡地跟了七八万人。我去,把襄阳的襄王吓坏了。跑来襄阳堡求救,卢大人安抚一番,襄王这才胆战心惊地回去了。卢大人照例说,如果送来五千石粮草就更好了,襄王便送来五千石粮草。卢大人还拿出大把银子,去襄阳采购肉菜之类的东西。
      刚把襄王安顿好,李定国着急跑来报告,又来了一大票,足有三四万人,前锋还有两三千骑兵。卢大人快要崩溃了,赶紧命令李定国在门口挂上牌子,剿匪结束,他日再剿!然后赶去迎战那些反贼,问了一下发现也是来投降的,这伙人竟然把德安府破了,严格来说是德安府的知府投降了,于是他们便把德安府抢了,倒是没杀人。只是抢了德安府以后,兵马武器粮草齐备,有一些人真的想反了,便没有和他们一起来。
      卢大人看着这些流民,有心想拒绝!这么下去,他连一百里也出不去。但是对面反贼头子说,如果不受降,他就去打荆州!哎呀我去,卢象升没辙了,他担心荆州府别又投降了。算了,收了吧!同时命令守门的士兵,这次剿匪结束,别来找他了。下次再说。
      卢大人忙着安置这些人,近十万人,可不是小数目。当然这次远征军的士兵也轻车熟路了,纷纷帮着分组,干活准备饭菜。这些流民有的该房,有的挖沟,继续上次没干完的工程。李定国跑来找卢象升了,他说巡查时候发现里面有些人是当兵的好苗子,但是他的人数满了。卢象升知道他的意思,但是…想想卢象升告诉李定国,就说是招点志愿兵,帮忙管理安置营,愿意就来帮忙,不愿意就算了,待遇和他的辅兵营一样。随后嘱咐一句,要严格一点,别弄来一大堆。
      李定国去挑了又挑,这才选了一千五百人。盔甲兵马都是现成的,这些流民相当于把好几个县,还有德安府的武器大都给他搬来了。李定国的三千弓骑兵自然先挑了一遍,差的换好的,现在早就装备精良了。那一千五百卢象升也交给李定国了,也去挑了武器战马。
      然后便是安排吃饭,联系货船,这次用了三四天才把这些人都送走,他的安置营也基本建设完了,最后的几千流民还专门晚走了一会儿,帮他们把大营建好才离开。
      都走了,卢象升才开始回过味儿来。这些人跑去造反就是为了让他平叛。所以他挂了免战牌,那么流民又跑去造反了?他猜对了。那他一直不出战,那他们就一直造反。他猜对了开头,却没猜对结尾。
      开始确实大家为了投奔卢象升而造反,但是有些人发现造反真的挺好玩儿,于是便真的去造反了。卢象升又收了十万人,就像是油锅里加了一把火,顿时襄阳周围反贼声势如日中天。造反变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能造反当然好,失败了投奔卢大人。
      卢象升觉得朱破虏的经被他念歪了。赶紧命李定国去告诉周围那些流民,不用造反也可以来。只是卢大人想简单了,这件事儿开始了,便轻易无法结尾!真造反的,假造反的,消息早已传出去两三百里,他通知的那些人,能传多久。他更没想到的是,他不可能无限制地招人。当他停止招人的时候,那就是不造反不招,所以还得去造反。只是卢大人现在还没想明白!
      于是当天便从各处陆陆续续涌来大量流民,造反的不造反的,只要饿着肚子的都来了。除了那些坚定地决定造反玩儿的。只是卢象升远远小看了襄阳府周围流民的数量。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冒出来的,陆陆续续,没完没了!
      一万,两万,十万,二十万,除了流民,也有成建制的,几千,几万人来投降。一时间,襄阳附近的水路上有大量的华夏物流的商船,贸易公司的商船,都被调来运送流民。这时,出乱子了,真造反的假装假造反的,来找卢大人了,有人盯上他的武器了。
      一队反贼,七八千人。听说卢大人的政策后,心生一计,联系了一伙坚定的造反派。一起跑去找卢象升投降,然后突然爆发,进攻卢象升。他们在去襄阳的路上,还碰到了几伙去襄阳归顺的,便邀请他们一起,等到了襄阳堡的时候,已经有四五万人了。
      卢象升自然带了几百人去迎接。那料那伙人见面后,突然暴起,攻击卢象升。还好卢象升带的都是白虎军的弓骑兵,这些人临危不乱,青州剑上下飞舞,无数反贼命丧刀下。但是奈何反贼太多,也是危机四伏。还好李定国发现异常,当即领着远征军和辅兵几千人,冲反贼杀去,但是他们没法分辨哪个是真反贼,哪个是假反贼。
      一时间血肉横飞,安置营里也乱了。流民四处乱跑,彻底混乱了!始作俑者哪个山贼头子,发现远征军太强悍了,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便拔马跑了!和他一伙的另外一个山贼头子,早就战死了。
      真假反贼头上也不写字,远征军追了一会儿,卢象升见没什么反抗了,也没法分辨真假,便收队不追了。让哪些没有逃跑的流民来帮忙收拾战场,这一战杀了两三万人,远征军也伤了一两百人,死了七八个。
      这么一闹倒是暂时没有流民来归顺了。卢象升也暂停了接收流民。只是慢慢地流民弄清楚原来是有人趁火打劫,卢大人不是故意杀人,慢慢又有人来投降,发现卢象升不接收了,便又去造反了。
      无论卢大人是不是愿意,这都成了一个死结!不接收,造反;接收,也造反。
      卢象升陆陆续续接收了近一百万流民之后,襄阳周围倒是暂时平静了一些,但是更远的地方,风高浪急,造反的流民越来越多!
      当然,卢象升的承诺是一方面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天灾。眼见已经八月份了,虽然之前是预料颗粒无收,但好歹是预料,总是有很多人还抱着一点点希望,现在预料变成现实了,希望没有了!
      卢象升按照朱破虏的指示,向崇祯辞去五省总督的职位,归还天子剑,理由是非人力所及。崇祯虽然不满,但是今天的天灾比往年更甚,一片荼毒,他也无可奈何。如果卢象升是大明的官员,哪怕总督,敢这时候撂挑子,项上人头必须砍了。奈何他是朱破虏的人,人家不愿意背黑锅了,他的找别人背。
      襄阳堡,朱破虏犹豫再三之后,还是保留了。留守一千玄武军,一千青龙军,不平叛,只驻守。主要任务是保卫华夏物流的安全,遇到出头鸟,果断剿灭。李定国的辅军已经扩充到了五千人,也一并回到大连。
      等卢象升一众人等回到大连,已是八月中旬。各地今年收成非常惨烈,连朱破虏这里也比预期降低了很多,台湾,辽东,山东,朝鲜共计收粮四千多万石,粗略估算以后,大概有余粮两千万石。看起来不少,但是他现在也是家大业大,没有余粮心里不踏实,现在他更理解崇祯了。
      崇祯已经意识到,大明的肌体在迅速地死去,民不聊生,官也不聊生了,一片残破!第一他没有赈灾的粮食,第二,即使有,到了各地估计也没多少了;第三,即使到了各地,没等发粮估计就被反贼抢了。所以呢,就有无数的反贼!
      朱破虏看着李定国带回来的辅军,个个龙精虎猛,连慕容达达都羡慕不已,都是百里挑一的好苗子啊,千里挑一的好不好?在征求了李定国的意见后,全部升级为弓骑兵,隶属白虎军。这可把慕容达达乐的,当然李定国也被他霸占了。
      随后,李定国的部队在大连换装,训练半个

第 39 章 纯属意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