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皇太极在确定盛京被朱破虏占领的消息后,虽然愤怒至极,但也投鼠忌器,在冷静之后确定和朱破虏讲道理。目前也只能讲道理,打架也得等他的老婆孩子回来再说。当然讲道理归讲道理,他也没闲着。
既然皇太极讲道理,朱破虏也和他讲道理。皇太极说分红你也拿了,为啥还要抢?朱破虏说分红我是拿了,但是是我自己拿的,跑了大老远,兵粮耗费了很多,士兵死了很多,物资耗费了很多,所以需要盛京作为补偿。皇太极说,补偿你倒是说一声啊,哪有突然上门抢的,太不仗义了。
朱破虏说是皇太极不仗义在先,他顶多算是礼尚往来,再说皇太极的媳妇孩子吃他的喝他的,每天耗费巨大。皇太极说,嫌他们费钱你就放他们回来啊。朱破虏说不能放啊,在这里还能保证安全,放出去万一出事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皇太极说要不我去接,朱破虏说可以,准备好饭钱。俩人你来我往扯了一个多月的皮。辽东早都化冻了,朱破虏在营口修建了一座棱堡,在建州卫、建州左卫、沈阳都修建了一座棱堡,而且还往沈阳移民十万。建州卫、建州左卫也弄去很多移民,而且都按照华夏制度开始建设。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这里的“沈阳”是取沈州和辽阳各一字而成。天命十年(1625年),清□□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天聪元年(1627年),清太宗皇太极大规模扩建沈阳城,在沈阳修建盛京八门。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
大清祖祖辈辈忙活半天修好的城池,现在被朱破虏霸占了,而且弄去一大堆移民,并按华夏制度管理。各路官员,工人,警察,银行,凡是华夏有的,陆陆续续开张了。土地早就分好了,那些原来盛京的百姓,底子薄的,基本都弄去开荒种地,修路该房,有个好处,饭肯定是能吃饱,而且这些华夏人倒也轻易不欺负人。
一个多月以后,沈阳旁边,沈阳棱堡修建完成,里面可以驻扎三千到五千人。驻守三千就可以防御,驻守五千,防御能力达到顶峰。原来的沈阳城池,朱破虏都不打算动了,王宫被改成了博物馆,名字叫做大清历史博物馆,不过为了不刺激皇太极,只是在筹备,还没有开业。
当新建的几个农宅和土地交付以后,很多原来种地的人后悔了,这么好的房子白送啊,只恨自己当初瞎了眼,跑城里选了房。还有人原来城里也没房,自然也不能选,到处打听工分能不能换城外这种新房。在得到确定消息后,大家干劲十足,很多人不再琢磨现在是大清还是华夏,过好日子才是正事。
城内的破房子,影响规划的房子也陆陆续续拆除了,盖了一些高档小区,还有普通住宅区。至于那些高档小区,用来补偿被抢劫的比较狠的地主,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归顺华夏,如果跟皇太极一条道走到黑的,那对不起,被抢活该。普通住宅,老百姓可以用原来的旧房子换,比住宅大的可以免费换,比住宅小的,补贴工分,工分那里挣,去干活。
于是原来那些怒目相视的汉奴和满人,慢慢地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上了,再怒目也没用,朱破虏说了,打架闹事修理一顿轰出去,轰出华夏。当然如果一方不还手,好样的,对面那个打残了再轰走。
怒目不能当饭吃,吃饭重要,而且房子冬暖夏凉,比以前地主家的房子都舒服,弄房子重要。于是原来仇恨的人慢慢地淡忘,开始为生活忙碌起来。当然有些罪大恶极,被查出来以后直接砍了,折磨就算了,毕竟以后这些满人也都是老百姓了。只是他们的身份是流民,要干三年以后才能成为百姓。只有那些拖家带口的可以直接分地分房,后面把工分补上即可,他们是稳定因素,自然要善待一些!
俘虏自然都被拉去做思想教育,教育完了,表现良好的,还想从军的,拉去大连训练,不想从军的,充为流民。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有人心中还是充满仇恨,有人已经淡忘了仇恨,不管如何,总的来说是和谐的,至少表面是和谐的。
营口棱堡修好以后,留守一千玄武军,其余退回盖州卫。辽东中卫,也就是辽阳的棱堡修好以后,留守一千玄武军,其余都去了沈阳。当然沈阳的青龙军也没闲着,把沈阳周围村县都进行了扫荡,有治所派人整顿,没有治所的全部俘虏拉回沈阳。结果就是沈阳的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已经达到三十多万。
龙飞云当然也没闲着,先是把建州卫附近扫荡一遍,人口都抓到建州卫。在接管建州卫的人和移民到了以后,开始建造棱堡。在建州卫基本进入正轨以后,便去周围大肆扫荡抢掠,当然只要你不反抗,还是比较友好的,抓回来当流民,士兵就去当俘虏。
开始很多人还害怕,后来发现华夏人也倒没那么可怕,除非你和人家打架。打架是恶龙,不打架是好基友,毕竟能吃饱饭,还给分土地盖房子,慢慢很多百姓也不折腾了,去哪儿不是过日子。内部安定了,龙飞云就扫荡的更厉害了,经常都是两三股部队出去打猎,每队一般都是三千人。毕竟还是在大清后方,万一来个埋伏,别给包了饺子。
事实上大清也有一些地方武装跑来支援过建州卫,或者来打击华夏军,但是吃了几次亏之后,都明白一个道理,有多远躲多远。倒是老百姓,觉得跟谁过都是过,反正被逮的也跑不了了,干脆就来建州卫团聚了。
李定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不过他在左卫修建了棱堡以后,发现图们江口的位置比较重要,便在那里也修了一座江口棱堡,也驻扎一千玄武军,和图们棱堡互为犄角。不过李定国由于步兵居多,而且深入敌后,倒也没敢冒进,派侦察兵四处探查,步兵小范围扫荡了一下,骑兵为主。
后来朱破虏为了便于方便建州左卫战事,把东西朝鲜湾以北的土地,划归辽东省管理。然后李定国就可以调遣附近朝鲜那边的百姓,帮忙干活了。此后,李定国那里的发展明显快了很多。
朱破虏忙着搞华夏大融合的时候,皇太极也没闲着,从北边调来五六万大军,屯兵三万卫。从蒙古弄来三万大军,和多尔衮的三万人马一道,驻扎在沈阳西边的辽河边上。
自己的老巢被人端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太极脾气再好也是有意见的,他现在只等自己媳妇儿子回来,然后就打算一道回家。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朱破虏同意放回他的媳妇和儿子,当然各个贝勒的。自然饭钱是要准备的,一个人换100个汉奴,听起来也不贵,可是皇太极亲戚太多,老的老小的小,近一千人,这就得十万汉奴。当然朱破虏说了,什么男人女人俘虏都可以,只要是明人就行。
皇太极砍了半天价,就抹了个零头,几千人。不等了,接夫人回家。于是在沈阳完成交接,各地的军民百姓被押来,受尽欺辱的他们,没想到转眼就回家了,至少是见到明人了。朱破虏告诉他们,锦州那边估计短期内是回不去了,要么留在华夏,要么去大明,在了解到华夏其实也不错时,他们都选择留在了华夏。
饭钱付了,人质可以回家了。大部分人送走了,少部分人留下了。一个是豪格,一个是硕托。豪格因为被朱破虏打败以后,性格大变,在皇太极那里备受鄙视,变成了众人的出气筒,他自己反倒是平静了,特别是在后来和华夏的屡次打交道中,发现朱破虏倒也不算很坏的人,主要是他的军队太精锐了,他了解华夏军的战斗力。豪格不想折腾了。
另一个人是硕托,以前他也觉得豪格丢人,但是在一个多月和豪格相处过程中,豪格其实为满人争取了很多权益,而且华夏的精锐他不认为大清可以轻易取胜,而且华夏人待他们也不算差。再加上原来他从小不受代善待见,心如死灰,也留在了沈阳。
豪格和硕托的留下,让代善很失望,让皇太极很失望。代善劝硕托无果,也不敢耽搁,担心有变,于是带着众人到了多尔衮处,多尔衮和代善签字接收后,护送的青龙军便返回了沈阳。
第 48 章 攻克盛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