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慕容达达则把那些俘虏集合起来做思想工作,挑了一千多人。这次缴获武器铠甲无数,特别是孔有德的大炮,大部分都被他缴获了,逃跑的时候没人管,除了远处的重炮,近处的几乎都被他缴获了。
当然,现在慕容达达也看不上这些东西,估计也是送到大连去回炉。他让挑选的那些人,把武器铠甲选了,当然现在不能发给他们,挑好了存起来。然后把剩下的都给朱破虏送回去了,可以卖钱。
被挑选出来这些俘虏,则继续做思想工作,然后训练。其他俘虏准备押回大连重新整编,后来收到朱破虏消息,不用送回去了,就在沈阳整编吧。挑选功夫好的,强壮的,充当重甲兵,马术和弓术好的,充作弓骑兵,其他的暂时都编入流民,协助沈阳建设。
第二天,多尔衮派出去人马都回来了,南北都跑了五十多里,也没找到桥,损失了几百人,实在不敢再跑了,担心被彻底灭了,就回来了。而且多尔衮发现,昨天刚撤过来的时候,身边的华夏斥候好像少了很多,今天又多了起来,而且貌似根本不怕他们,时不时跑来就把他们的哨兵给毙了。
就在多尔衮心烦意乱的时候,朱破虏派俘虏给皇太极送了封信。大意就是多尔衮是条大鱼,他还要不要了,价钱合适他可以放回去。价钱不合适,他就收了。
虽然皇太极很生气,但是理智告诉他,他必须把多尔衮弄回来。一方面他知道华夏军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一方面这点家当如果彻底赔光了,自己在辽东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所以他同意了朱破虏的意见,谈判。
而龙飞云回到铁岭以后,稍作整顿,当即带领四千青龙军北上。他派出去的两支队伍也都传来消息,由于皇太极把东北的的兵力基本抽调一空,他们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抵抗,一支正在顺松花江北上,一支估计已经到了建州左卫。
于是龙飞云便带兵北上,平定了长春一带的清军势力。朱破虏则和皇太极开启扯淡模式,同时派遣大量官员工匠和移民北上,沈阳,铁岭,建州卫和左卫。五天后,朱破虏和皇太极就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一致,放回多尔衮和清军,双方停战,以辽河为界,一直到松花江,然后一直到建州左卫,归朱破虏所有;第二阶段协议,则是如何赔偿朱破虏。
皇太极是连忽悠带吐苦水,朱破虏也巾帼不让须眉,连吃喝拉撒,感冒发烧都算上了,双方扯来撤去,又扯了五六天。皇太极有点坐不住了,一方面听说崇祯正在集结大军,要清缴京师附近的清军,一方面担心朱破虏玩儿的是拖字诀,真把多尔衮一部吃了,他就麻烦了。于是准备答应朱破虏的条件了。
哪知朱破虏这时又变挂了,因为形势发生变化了。龙飞云已经平定长春附近,他的一支青龙军,攻占了撒叉河卫,然后掉头北上,又拿下了哈尔滨。李定国在接到青龙军支援后,立刻北上攻占了双城卫,也就是双子城。随后又平定了周围了女真势力,带着几千俘虏,在牡丹江一带,修建棱堡。
于是第二阶段的协议是撒叉河卫沿松花江一直到斡朵伦卫,然后到双城卫一线。皇太极坚决不同意,理由是撒叉河卫,斡朵伦卫和双城卫还是皇太极的领地。朱破虏则告诉他,已经是华夏的了。皇太极不信,于是派人去撒叉河卫去联系,他派去的人还没回信,朱破虏倒是给他送信来了,还有俘虏,撒叉河卫的信使。
信使告诉皇太极,撒叉河卫已经丢了。而且很可能哈尔滨,就是阿城,也可能丢了。青龙军所向披靡,后方又没多少军队,根本抵抗不了。皇太极这回震惊了,他没想到华夏军怎么可能这么快的就在他的腹地横行无忌,照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奴儿干都司的肥沃领土都要被朱破虏抢光了。
于是,皇太极赶紧跟朱破虏说,北面必须停战,他决定同意朱破虏的条件。不过也希望朱破虏能理解他的难处。朱破虏表示,非常理解。然后经过友好协商,朱破虏送给皇太极两万套武器铠甲,就是原来缴获的,另外再加五万石粮食,当然作为友好回报,皇太极要送给朱破虏20万奴隶,可以分期付款。双方在沈阳西面辽河的西岸修建一座小城新民,用于双方做生意,又双方共管。只能派驻警察,不能派驻军队。
最后由代善和慕容达达代表双方,在辽河上签订了停战协定。正式停战后,朱破虏则命人在辽河上修了一座桥,一个月后大桥建成通车,多尔衮从桥上退回了锦州。至此,皇太极和朱破虏的大战暂时画上了句号。
此时,斡朵伦卫已经落入朱破虏之手,各处要塞都已派驻官员和工人和移民,开展相应的工作,长春、撒叉河卫等地,皆修建棱堡,且派驻一千玄武军驻守。龙飞云率领五千青龙军驻扎于哈尔滨。李定国的玄武军,除了分散驻扎于各处据点的兵力,其余兵力沿海陆退回大连。李定国则率领五千青龙军驻扎于牡丹江,配合龙飞云清缴附近女真势力。
五月底,朱破虏和各部陆续回到大连,白虎军除驻扎在沈阳和长春各五千人,其余也都返回大连。为加强东北地区防卫,朱破虏的兵力有些不足,于是朱破虏决定再次扩军。
玄武军扩充三万人;白虎军扩充两万人,其中五千弓骑兵名额以满人为主;青龙军扩充一万五千人,朱雀军扩充一万人。由于这次战役俘虏大量清军士兵和百姓,满人兵源很充足,特别是五千弓骑兵,挑选的都是满人最为精锐的士兵。那些人高马大的满人,则被优先招募为重甲兵。
参军在华夏是非常荣耀的,待遇也很好。说起来每月2两银子不算多,和大明那边貌似一个水平,但是这边的2两银子,基本是净收入,吃穿全包。打仗赏银不算多,但是都打胜仗,伤亡很少,就是沈阳棱堡防卫战,死了十几个,伤了几十个,其他战事伤亡就更少了,活着赚钱更重要。于是华夏人参军的积极性特别高,由于此次征兵数量较大,不仅从辽东征兵,沈阳山东也都在征兵范围内,各地报名人数达到二十多万,这还是经过初步筛选以后的。
最后合格的,全部运到大连进行集训,一时间大连战意十足,到处都是士兵训练的景象。很多初次来到大连的满人,震惊于这里士兵的生活的训练,他们开始庆幸自己现在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而不是敌人。
当初在沈阳,一万人参战防守棱堡,灭了多尔衮四万多人;三万卫一战,一万多青龙军灭了五万清军。彪悍的战力可想而知,而现在的大连集训场,在大连的西北部,到处都是连绵不绝的兵营,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有多少军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到处都是。
这些参军的清军俘虏,训练倒是格外努力。虽然开始时有点语言障碍,但是慢慢他们发现,华夏军中也有不少满人,他们的汉话已经学的不错,还可以充当翻译和老师,帮助他们学习汉语。而且他们也了解到,这里没什么歧视,至少对满人没有歧视。
白虎军的弓骑兵营就更别提了,一半以上都是满人,新来的满人士兵,熟悉起来更快,但是军队有要求,训练及正式场合必须说汉语,以免后续和友军配合作战,语言不通。不过对他们来说,也不算大问题。
他们努力训练的目的,就是不要被淘汰,因为集训后会有考试,体能的,思想的。军队里营一级都有政委了,下面的都有正职兼职,比如连长就要兼职连队政委,做思想工作。华夏的一切对他们冲击很大,打赢了仗不能抢东西抢老婆,或者说必须听命令,不过待遇确实不错。受伤了可以退役,身体不好了也可以退役,四十岁以上也可以退役,退役以后可以到警察那里安排工作。
打仗有军功分,可以用来换房子或者老婆,如果有俘虏的话。退役的时候换不了的,可以换成钱,孩子将来上学入职都有帮助。虽然这些清军之前也算是靠打劫日子过得不错,但是也有很多人日子其实过得也不咋地,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没了收入,想要收入基本和老婆就关系不大了。
第 51 章 力挫清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