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52 章 复兴东北[2/2页]

学着做明王 幼儿园宝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愁眉不展的时候,朱破虏派人来找他了,问他啥事儿?皇太极说他现在缺少铠甲,缺钱,希望能跟朱破虏借点钱。
      为啥呢,因为要给朱破虏利息,就是奴隶,抢大明的不够,于是就去抢蒙古的,也就是鞑靼的。确实抢了不少,但是打仗有损耗的,皇太极抢的牛羊马匹又不好变现。朱破虏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交易可以,不过要用他的纸币。
      这回该皇太极犹豫了,给你一堆东西,你给我一堆纸。虽然朱破虏再三保证,纸币也可以买东西,他可以去新民开个店,对接大宗买卖,收纸币。另外,你不是想借钱么,可以借给你。另外第一次,可以给他打八折,只有第一次。
      皇太极找人琢磨半天,又跑来跟朱破虏说,那他要是把这些纸币都买成东西行不?朱破虏说当然可以。皇太极又和大家商量半天,觉得朱破虏是不是傻子,这样自己赚了啊,换成纸币,打八折,然后立刻买成东西,相当于多买了两成。而且朱破虏同意借,那就多借点,一百万,也就是一个亿纸币。皇太极犹豫半天,专门又把多尔衮拉来跟他讨论一下,多尔衮也想不出来这有啥不妥。
      当然朱破虏有个要求,借了纸币,也得还纸币。皇太极绕不清楚了,他觉得自己挺明白,好像朱破虏不明白,算了不想了,清军现在缺钱,再弄不来钱,他这个领导估计不好干了。当即答应,不过为了避免被朱破虏坑,他把卖给朱破虏牛羊马匹的钱,都买成了兵器铠甲,粮食,盐铁等重要物资。
      本来以为朱破虏会犹豫,谁知朱破虏满口答应,而且可以送货上门。皇太极干脆让朱破虏送到锦州,他也把东西屯到锦州。等皇太极收到货后,高兴地不得了,两万套兵器铠甲,虽然好像是他自己的,但是毕竟又转到自己手里了,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赚。再说朱破虏答应借给他一个亿。
      这样一来,本来朱破虏打算年后发行的,只好提前发行了。当即在各地发布通知,正式发行纸币,不过由于现在没有印出来那么多,只有两个亿,还要借给皇太极一个亿,各地分配的额度就比较少了,一个省大概一千万。
      谁知道,顿时供不应求。原来华夏的老百姓现在都有钱了,但是华夏又不发行铜钱,市面上铜钱的乱七八糟,华夏银行又不认,只认银子。老百姓直接花银子吧,又不方便,铜钱吧,那东西心里不太踏实。加上之前华夏发行的大额纸币,反响不错,只是老百姓用不到,大都是生意人和王公贵族用的。听说华夏发行纸币了,老百姓比王宫贵族还积极,都跑去兑换。结果一千万的额度根本不够用。
      新民就更奇葩了,朱破虏把钱借给皇太极以后,皇太极给每个士兵发了两百块钱,清军顿时傻眼了,我去这发的是啥,听说是华夏的钱?这他妈的咋买东西啊,大清的商人还不适应,不收,只好大老远跑去新民买东西。
      新民的商人也傻眼了,这是啥?清兵更傻了,不是说华夏的商人收吗,这也不要啊!不过也有消息灵通的,同意收纸币,就是比银子贵一点。清兵高兴坏了,不是废纸就好,你说能买啥就买啥吧,结果这些商人卖的价格比平时贵一倍,那些清兵都抢着买。
      当然也有些将军跑去新民的华夏百货集团去问,能买东西吗,答案是能买,但是只卖大宗的。一问价格,和市面价格一样,比奸商的便宜很多。于是有人开始组团买一种东西,凑单出现了。凑不了单的,只好从奸商手里买。
      因为给皇太极的都是一百的整钞,现在纸币又不够用,清兵们也怕变成废纸,于是买东西都是大手大脚,可把那些奸商乐坏了。不过也就乐了一个月,朱破虏发现这个问题以后,优先给沈阳这边供应纸币,慢慢越来越多的人熟悉这个东西了,再加上有华夏百货镇守新民,物价慢慢恢复了正常水平。
      期间,皇太极听到将军们的反馈,让他牵头去华夏百货订货,要不他们都得花高价买,皇太极也不想自己士兵的钱都被坑了,于是还真牵头团购了一次,本以为华夏百货会找理由拒绝,谁知人家照常收钱发货。这让皇太极发现,原来这个纸钱真是可以用的,大大增强了他对纸钞的信心。
      而且,随着新民物价逐渐恢复正常,大清的士兵百姓也发现纸钞是有用的,大清的很多商人也开始慢慢接受纸钞了。皇太极当然没有想到,货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战争!随着后来朱破虏纸币发行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大清百姓也都喜欢上了纸币,出门揣一斤银子和几张纸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信你可以试试。
      当然朱破虏为了满足各地对纸币的大量需求,只好安排工人三班倒,加紧印刷,元旦前要发行十亿。
      虽然清兵们用纸币买到的东西么有银子多,但是毕竟有了工资,也算稳定下来了。稳定了军心,那就开抢吧。皇太极便听从朱破虏的劝告,把屠刀伸向了鞑靼,谁让朱破虏那么喜欢买牛羊马匹呢,那就抢牛羊马匹吧,也是人民币。华夏的纸钞就叫人民币,方便人民的钱币,华夏就是这么解释的。
      在朱破虏的帮助下,皇太极很快将军队恢复到了十二三万的水平。然后以锦州为基地,主要抢掠蒙古,偶尔抢一下京师,甚至打到了塞音山达一带。在皇太极的恩威并用下,鞑靼的很多部落也倒向了皇太极,塞音山达以东大片草原,慢慢地被皇太极掌控。
      然后,皇太极发现他打劫大明更方便了,还可以去大同和山西抢劫,发现这个优点后,皇太极终于从朱破虏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恢复了生机。除了打劫,皇太极还发现一条生财之道,养牛,因为他发现朱破虏对牛的需求胃口很大。
      朱破虏确实需要牛,因为在拖拉机问世之前,牛是开荒和种粮的利器,还有干活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牛。对朱破虏来说,养牛太慢,买比较容易,反正他有钱,特别是发行纸币以后。
      于是皇太极和朱破虏之间暂时归于平静,皇太极安心地打劫养牛去了,他对种地的兴趣不大。崇祯就更郁闷了,皇太极不仅打劫京师,还打劫山西。陕西倒是去的不多,但是陕西有叛军。李自成前阵子把西安攻破了,陕西大都落入了李自成之手,孙传庭只好退到平阳府。
      李自成在攻破延安府以后,派六路大军攻击十八万人,南下围攻西安,在围困西安一个月后,终于破城。孙传庭在部下的劝说下,这才突围逃出。
      崇祯震怒,好在杨嗣昌的劝说下,才给了孙传庭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于是孙传庭在平阳府收集逃兵,招募新兵,但是山西境内也是让人迷茫。
      去山西打劫的又多了一个李自成,山西也是糜烂一片。不过李自成除了打劫,也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就是挖矿。无论铅还是煤,朱破虏都来者不惧,他只要挖,就有粮食有武器,当然火器没有。所以李自成去山西也就是打秋风,兴趣不是很大,再说河南他是不想去,被打怕了。
      李自成现在充分享受到了把鸡蛋分开的益处,就是打碎了几个也无所谓。于是他大肆提拔将领,命他们独当一名,领兵四处出击,反而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实力壮大很快。
      在拿西安后,李自成坐镇西安,派五路大军共计十万,两路往西北,三路往西南进四川云贵。败了?败就败了,他现在就是不缺人。另外,他又派两路六万大军南下抢占四川湖广等地。
      再加上张献忠部在湖广四川江西等地也是四处劫掠,大明朝的江山基本没有净土了。也就浙江还稳定一点,毕竟周围大都是朱破虏的底盘,倒是安稳。

第 52 章 复兴东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