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于是各地官员都想着怎么给这位新总督一个下马威。李铁矛一看这架势,干脆把所有官员一撸到底,愿意干的参加培训班后重新分配,不愿意干的直接走人。然后从台湾调了三千玄武军,从南京调了两千青龙军。
南京的青龙军,镇守徽州府;台湾的玄武军镇守台州府。李铁矛驻守杭州府,另派玄武军各一千镇守,绍兴府,金华府。你们不是练手不干活吗,干脆由大连带来的官员接手政务,组建各个职能部门,然后各大公司也同时入驻。
由于不收税了,事务少了大半,很快各地交接完毕,剩下的事务主要就是丈量土地,重新分地了。原有政府衙门都关门大吉,在玄武军的支持下,不交也得交。小命怎么也比银子重要,各地官员从开始的铁桶一般,逐步分化,因为那些大商人也都转舵了。
李铁矛召集浙江有头有脸的大商人到杭州议事,陈小鬼早就给过他清单了,李铁矛按单抓药就行了。由于朱破虏计划彻底打碎原有利益结构,所以重新分地,收回资产就变成必须做的事情了。老百姓分了地,免了税,自然是毫无意见。剩下就是这些商人了,由于要收回土地和一半财产,自然也要安抚一下。
众人一听免税,开心无比,虽然早就知道了,但是总督大人亲口说的,自然是打算照实执行了;但是一听要收回土地和一半财产,又不乐意了,当然不乐意也没办法,李铁矛已经枪毙不少人了。关键是他枪毙人根本不跟你讲道理,闹事直接毙了,找理由的机会都不给。李铁矛这才给他们解释了华夏的政策。
收回的土地财产会折成一定的额度,他们可以重新规划产业。商人们迷茫了,收走了,再领回来,有区别吗?李铁矛告诉他们有的,因为他打算在浙江推广织布机和纺纱机,在座的都有机会参与。当然他们暂时能接收的份额和他们被没收的份额有关。
众商人在观看了李铁矛的织布机和纺纱机后,这才震惊了。这位总督大人完全有能力把整个浙江的纺纱和织布行业都干翻了。这种新式织布机不仅采用了新式的织布方法,而且貌似会自己,因为采用了大连的工程技术,整个设备精密无比,这是在托里拆利的主持下研发的,结合了欧洲的纺织技术和大连的机械加工技术。
众商人明白了,要么跟着赚钱,要么就死翘翘。而且他们简单算了一下,这钱是大钱,绝对不是小钱,不要命都要跟着干,何况不干还要命。
织布机有两种,一种是蒸汽动力的,一种是人力的。纺纱机虽然也是人力的,但是效率提高了无数倍,简直不可思议。
于是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原来还考虑和那些浙江官员穿一条裤子的,现在立马变成了陌生人。剩下的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能拿到多少设备,在得知工厂是交钥匙工程,就是李铁矛负责建设,建好了交给他们,招人就可以直接开工了,当即乐的合不拢嘴,这不是免费送钱吗?有些人反应过来,没收的多,才能拿得多,那必须多没收一点啊。
在得知李总督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绝不多没收一分钱,才无奈作罢。然后李总督提出来,政府要入股三成,大家自然是没意见。再后来李铁矛又组织王公贵族又开了一次会,基本就是宣贯一下,你们的土地房子,可以变成股份。另外也可以出资入股,当然必须是合法资金,就是上缴一半财产后剩下的资金才是合法的。
开始大家还琢磨这怎么隐藏财产,等回去琢磨明白以后,当即如实汇报,虚报是没用的,人家还会来核实。李铁矛虽然早有预料,然而还是有点吃惊,整个浙江没收了大概六百多万两,各位商人和王公贵族拿出来认股的资金也有三百多万两,加起来竟然快一千多万两。看来大明算是真正的藏富于民了。
这比他原来预计的资金多了太多,只有纺织行业吃不下了。于是李铁矛跟朱破虏申请之后,从华夏百货又分出来一些产业,供大家入股。比如香皂,比如玻璃、比如烤鸭,比如火锅,众人顿时疯狂了,特别是品尝了烤鸭和火锅之后,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被多抢一点呢。有的藩王甚至希望能把自己留下的宅子换一下,留个小的就好了,大的拿去被抢多少。
当然后悔药是木有的,于是杭州等地传出去一个消息,就是被抢的时候一定要双手送上,多送点,因为回报大大地。于是北京烤鸭,成都火锅正式成立。为啥叫北京烤鸭,或者成都火锅,大家也不关心了,好吃比啥都重要。
再加上李铁矛招募了大量的人手,修路架桥,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一时间杭州一带到处朝气蓬勃啊,连要饭都木有了,都跑去干活了。有饭吃有钱拿,不去是傻子,每个月还有一顿火锅。
在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大刀阔斧地改革的时候,其他各地的人也开始着急了,开始主动派人去联络总督大人,希望能早点来自己这里改革,家产清点完毕,就等您来抢了。
李定国则是率军直接到了九江,九江地处长江和赣江的交汇处,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李定国没去武昌和南昌,一到九江就安营扎寨,开始整顿九江。没去武昌和南昌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张献忠已经攻下武昌和南昌。有两万人压阵,谁敢呱噪,结果他比李铁矛还利索,不到一个月时间,九江就彻底完成整顿,草台班子搭起来了,地也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在幸福的小路上一路狂奔。
另外,武昌南昌来的流民,李定国一概收留,同时贴出告示,欢迎广大叛军同时回家。这下李定国兵锋未到,声势先到了。张献忠当年在河南湖广一带,被李定国捶的东南西北都找不到了,而且李定国在流民中的影响很大,虽然比卢象升小一点。而且,很多叛军就是当年为了找远征军投降才造的反,只是时间有点长了,干脆就先反着吧。
现在李定国来了,听说又开始招收流民了,而且就地安置,因为他还是江西总督。于是一时间张献忠麾下的很多流民,都开始有想法了。毕竟造反这个工作,风险太高,勉强能吃饱,但是和李定国那里相比,还差一些。风险大,吃的还不行,琢磨琢磨还是去投降的好。
张献忠心里其实也有点害怕,被李定国打出阴影了。但是让他投降,又有点不太愿意,自己现在已经占了湖广江西大片地区,做一把皇帝也未尝不可。而且,他现在已经连战连捷,又连续拿下武昌南昌,兵锋正盛,而且缴获大量装备粮草,还有大批官兵投降。
要不,试试?张献忠这么琢磨,他的部下大都也反对投降,支持张献忠称帝。当然支持他的不是所有部下,只是在他身边的,造了这么多年的反,好歹也得混个大官当当。于是张献忠下定决心,把抓住的几个王爷砍了几个祭旗,准备迎战李定国。同时建立大西,封赏众人,一时间风头无二,很多打算跑去九江投降的,也就先缓缓了。
而李定国在安定九江之后,九江东南的棱堡也修建完成,李定国命两千玄武军驻扎于此。然后整顿军备,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南昌。
半个月前,李定国派舰队带一千玄武军接管了饶州府,然后征调大量民夫在江边修建棱堡,和九江一道控制鄱阳湖北部水域。在听说徽州府已经由玄武军接管以后,李定国决定水路并进,水路由第七舰队带领三千玄武军从鄱阳湖转道赣江;陆路由李定国亲自带领五千青龙军沿鄱阳湖南下。
同时,李定国派出两千青龙军,分为二十队,四散而去侦查敌情。武昌南昌岳州府到九江一带,一方面侦查敌情,一方面收缴小股叛军。另外还要宣传华夏的政策和免税政策,李定国没想到,这些队伍的收获甚至比他还大。
李定国出发后,张献忠开始并没收到消息。华夏军的侦察兵在辽东都能建成铁幕,在大明叛军眼前,更是来去自如,张献忠的斥候,大都是白送,一时间张献忠的斥候被压制出九江范围,随着李定国又增加了一千多青龙军前出侦察,九江的消息就基本断绝了。倒是一些假扮流民的探子还能传回去消息,但是都是靠两条腿了,实时性很差。
第 55 章 崇祯抉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