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个言笑晏晏的中年男人便是文攸宁的父亲,也是整个大余最有权势的人!
他名为文景,年号祯明,所以又被称为祯明帝。
祯明帝年仅二十五岁登基,那时的天下久为先帝穷兵黩武所困,民不聊生,稍有天灾便是遍地饿殍的惨烈景象,而朝廷连救灾的粮食都拿不出来,全被先帝拉到前线供将士们打仗了。
而他登基后,一扫前朝疲敝,重民生,修律法,号兵屯田,任良为官,十余年就将大余治理的井井有条,隐约有了治世之像!
然而这么一个男人,此刻却如同个乡下教书匠般,坐在位子上毫不在意的翘着二郎腿,一件宽大的明黄长袍随意披在身后,一点皇帝的架子都没有。
更别谈英明神武,威武雄壮诸如此类的词,文攸宁觉得,仿佛温文尔雅这个词更适合他。
可若真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又如何能震的住朝堂诸公?冯轻舟那样的铁血汉子又如何肯为他卖命?
故人不可貌相,文攸宁并没有因为祯明帝温和的态度放松心情,反而是更加警惕起来。
按理说,身为太子擅自离京,回来少不得一顿惩戒,文攸宁已经做好了被责罚的准备。
很快便有宫女为文攸宁搬来椅子,文攸宁忐忑不安的坐下,等着祯明帝的问话。
祯明帝先是看了眼外面的天色,日头渐落,已是傍晚,于是他吩咐一旁侍立的宫女将殿中油灯尽皆点上,而后紧了紧身后的袍子,对文攸宁笑道:
“这些日子可在外面玩好了否?”
这......是讥讽,还是字面意思?
文攸宁犹豫不知如何作答,祯明帝看文攸宁一脸纠结的模样,笑着劝慰道:“不必如此紧张,你我是父子,何须如此猜疑?”
“有什么就说什么,朕不会怪罪你的。”
文攸宁看着祯明帝的眼睛,昏暗的灯光下熠熠生辉,看着就叫人安心,于是他回答道:
“此去朔方城,当地的百姓待我都不错,只是遇上了个豪绅恶吏,迫不得已才暴露身份......”
祯明帝道:“是个叫曹本冈的小子吧?”
文攸宁点头道:“对,其父是东莱郡郡守,所以曹本冈仗此胡作非为......”
说到这里,文攸宁忽然停下了话头,祯明帝笑问道:“怎么不说了?”
文攸宁苦笑道:“父皇就不要取笑我了,连曹本冈这个名字都知道,肯定把我在朔方城做的事查的清清楚楚了。”
兴许是文攸宁这个马屁拍的好,又或是这声“父皇”叫的好,祯明帝心情大好,丝毫不顾及形象捧腹大笑道:
“好好好,还不算太笨......”
“前些日子知道你偷偷离了京城,朕这心中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吾儿脑疾终于好了,忧的是会不会就此一去不复返?”
“朕几乎是把北军拆散了去全国寻你,应是上天见朕爱惜百姓,垂怜于我,终是在东莱郡一小城寻见了吾儿,可朕这心里又担心起来了,吾儿痴傻了十几年,还和以前聪慧否?可还记得朕否?”
“朕去问御医,
第四十九章 你不会也是穿越过来的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