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绕不开这个问题,在开国初期,军队,官员不足,藩王们确实起到了稳定地方的作用,可越往后发展,藩王们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在明朝,各地藩王奢靡无度,仅仅是供养他们,朝廷就要耗费一半的国库钱财......
“这......”文攸之没想到祯明帝抛出的问题会如此的尖锐,这些藩王都是文家血脉,都是他的亲戚长辈,同族之人,怎能刀剑相向?
于是文攸之第一个反对道:“陛下,儿以为不妥。”
“哦?”祯明帝看着自己这个整日里喊打喊杀的儿子居然会反对,不免有了好奇:“怎么,攸之这是突然改了性子,不喜欢打杀了?”
文攸之罕见的严肃了起来,他在脑中组织了下语言,而后说道:“儿臣以为,藩王们虽然花销巨大,但他们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镇守地方,守卫边关,相比之下,不过是些许钱财罢了,我大余如此大的疆土,难道还供奉不起他们?”
“况且,那些都是我文家血脉,父皇若是削藩,岂不是对族人下手?不仅会惹得天下人非议,还会使边疆,地方不稳,虽然皇爷爷在燕王之乱后收回了诸多诸侯特权,可驻守边关的藩王们手中还是有着兵权的!”
“而贸然削藩,只怕会让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们乱来,到时候再度掀起战事,父皇休养了这么多年的生息,可就算是白费了!”
早在太上皇时期,燕王就曾联合卫满一同谋反,平叛燕王之乱后,太上皇就曾颁布圣旨,收回了藩王们的官吏任免权,征税权,由朝廷统一管理,可想到驻守边关的重大职责,太上皇还是将征兵权留给了边关藩王,而其他藩王则只能有不超过规定数量的私兵。
说到最后,文攸之重重的拱手道:“儿以为,只需下诏谴责一番,减少藩王们的花销即可,削藩之事,还请父皇三思!”
坐在上位的清妃露出了满意的笑,就连文攸宁也不由得对文攸之暗暗点头。
虽然文攸之表面上大大咧咧的,可不过十一岁的年纪,居然能想的如此深远,能有这样的见识实为不易,也算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了。
听完文攸之的阐述后,祯明帝微微点头,脸上还是那副琢磨不透的笑:“说的不错,坐下吧。”
随后,祯明帝看向文攸宁道:“你呢,攸宁,你意如何?”
文攸宁低着头沉思了片刻,而后吐出一口气,缓缓道:“儿以为,藩王之祸,尤甚边关战事,理当削藩。”
祯明帝盯着文攸宁看了片刻,而后笑道:“有意思,喜欢打杀的攸之主张止战,性格沉稳的攸宁却要主战......攸宁,你且说说为何要削藩?”
“藩王虽然花销巨大,拖坠国库,可是,他们也是我大余的一分力量,”说着,祯明帝摊开一只手,五根指头根根分明:“就像这只手,五个指头看似独立,实则都是从手掌上长出来的,必要的时候也能发挥作用嘛!”
第七十五章 削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