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一章 移民[1/2页]

史上最稳太子爷 青灯说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标见胡惟庸脸色有些难堪,连对自己一个笑脸都没,有些懵。
      咋了,这是?
      我没得罪他吧?
      胡惟庸这是病了?
      要不要找太医给他看一下?
      朱标摸了摸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稍微想想,就扔到了一旁,管他呢?
      他胡惟庸端的是我朱家的饭碗,难不成我还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他要是有什么不服,那也得憋着。
      朱标走进了乾清宫,老朱坐在上头仔细的看着一本书。
      正是之前朱标让杨宪负责刊印的农书,包括朱标之前认出的棉纺织机也是从这几本书里面看来的。
      在杨宪的主持下,农书开始大规模刊印,然后开始散发到基层的官吏。
      “爹。”朱标叫了一声。
      老朱这才抬头看了看朱标,脸上满是笑容,道:“标儿,刊印农书这件事你做的漂亮。”
      “这民以食为天,农业,不论何时,都是国之根本,你懂得刊印农书,这很好。”
      老朱是发自内心感觉高兴,从看到手中这部《农桑衣食辑要》,他就觉得这书写的是真好。
      这一次他到汴梁督战,可不仅仅是督战,沿途的民生,百姓生活的状况,老朱也是趁机看了看。
      可以说,惨不忍睹。
      首先就是没人,整个中原地区由于大战连绵不绝,已经十户九空,有些已经化为荒野枯骨,有些早就背井离乡,逃难了。
      这样的局面导致了整个中原土地荒芜,几乎没人耕种。
      种了也没用,一方面交不起各种租税,林林总总加起来可能收的粮食还没租税多,这不是要人命了么?
      种田居然亏本,这还有哪个傻瓜愿意去种?
      其次,元廷收税实在是收的太夸张,几十年之后的税,也就是到了孙子那一辈的税都收了。
      征税的名目也是各种各样,数都数不清。
      各种缘由,导致了现在民间会种田的人,成了稀罕物,是真的少。
      毕竟中原一带,人都没几个,你还指望这些人会种田?想什么呢?
      而这本《农桑衣食辑要》如果操作的好,起码能教会这些百姓如何再次种田打粮,指导农业生产,这效果还是有的。
      朱标被老朱这么一夸,也是变得有些腼腆,老朱,你这么说让人多不好意思?
      朱标谦虚道:“此时还是杨宪专门负责此事,我只不过稍微提了两句罢了。”
      老朱笑了笑,道:“标儿,说说看,当前我大明最紧迫的事是什么?”
      朱标不假思索道:“当然是尽快恢复民生。”
      “那恢复民生首要呢?”老朱开始考校朱标。
      “是编户齐民,要恢复民生,首先要摸清民间具体是什么状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若是盲目施政,只怕结果是适得其反。”
     

第一百六十一章 移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