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求那些虞师士兵不要抛弃自己,却没得到半点怜悯,医疗小队军官只是告诉他,部队马上要向前开拔,带着他只会拖累他们的行军速度,也没人愿意留下来照顾这个累赘。
最后还是莲花乡的一个村民把不辣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给他灌了八口米汤才得以续命,这个倔强的家伙杵着树枝做的拐杖,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日本溃兵横山光寺,靠着沿路乞讨,一步一步蹦回了湖南老家。
孟烦了还去虞师找过不辣,却没能得到对方的消息,而获救后的不辣也拒绝返回虞师或炮灰团,因为对战争彻底失望,他看透了虞啸卿等高层对士兵的利用,认为“荣华富贵”的承诺只是虚妄。
其实不辣与收养的日本兵横山光寺结伴乞讨,本质是对战争机器的反抗,用最卑微的方式实现自我救赎,而非接受体制施舍。
与他相比,原剧中战死在南天门上的蛇屁股反而像得到了解脱,否则就像被处决的迷龙,自杀的龙文章,难说后面会经历怎样的磨难。
不辣的遭遇只不过是战场过程中不起眼的冰山一角,所有类似他这样的伤残士兵都被丢弃了,任他们在坑里自生自灭。
这也是廖铭禹最无法理解的地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他绝对无法容忍为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兄弟像路边野狗一般被随意丢弃。
远征军入缅以来一直强调后勤与医疗的重要性,宁可将大量人力物力用在后勤人员保障方面,也不盲目扩充部队,其目的就是为了部队的凝聚力。
殊不知,黑河根据地里面就赡养着大批从战场上退役的伤残老兵,他们无一不得到了相应的救治和帮助,也在根据地内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人心都是可见的,只有解决士兵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在战场上发挥百分之一百的战斗力,加上思想教育和精神统一,才能让士兵在关键时刻敢于拼命,不后退半步,这才是远征军战斗力强悍的源泉。
“让你们回黑河,一方面是出于医疗卫生考虑,还有一方面则是关于你们自身能力的提升,知不知道。”
廖铭禹习惯性的点燃一根烟,自顾自继续说道:“从第一次入缅开始,咱一锅子里吃过粉条的那帮老兄弟我基本上都带回来了,我没食言吧…
打了这几年仗,不说什么升官发财,你们一个个也都混到了团营一级的军官,说实话,有没有怪过我厚此薄彼,没给你们更高的规格待遇?”
“官长您这说这话干莫子咯,我们几斤几两自己还不清楚?能有今天全靠您的提携,哪有莫子不痛快滴。”不辣一脸严肃的答道。
廖铭禹倒没有无的放矢,随着部队这雪球越滚越大,龙文章、孟烦了、阿译等老兄弟现在都是军、师一级的职务,就连方敬尧、陈继泽、邢福全、洪木这些也后来居上,部队里的人才越来越多,相比之下他们那帮川军团的老兄弟反而落得下风。
喜欢。
第六百八十九章 整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