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7章 临危受命之莫县县令[2/2页]

刺汗 大闲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无涯回答道。\n  但是莫县自上次金军屠城后,至今还没有恢复起来。虽然周边百姓有回城居住,但县城满目苍凉,民生和经济萧条,政令机构一直没有正常的运作。作为边关重镇,莫县地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n  朝廷曾先后调派三名官员去莫县任县令。这三人皆不敢前去,辞官拒行。\n  因为莫县地处金人侵我大宋的必经要道,战火频繁。且上次莫县英勇抵抗全县被屠城,所以一般的官员惧怕金人大军,皆不敢去莫县上任。为此中书省和吏部多次协商,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去莫县。国难当头,无人挺身而出,实在是我大宋的耻辱啊。\n  李无涯听到这里,挺身而起道;“别人不敢去,我去。金人境内我都敢千里来回,大宋的疆土还有何不敢前行?”\n  张三也站起来道;“我是莫县人,莫县是我故乡。身为莫县人,保家卫国,义不容辞,我也愿意去。”\n  赵构看到两人的壮举,非常欣慰。说道;“要是我大宋的文人武将都有两人的义举和豪情,何愁疆土不保,何愁迎不回二圣?\n  好,李无涯听封;朕钦点你为知莫县事,即日去中书省,吏部办理职授。张三为仁勇校尉,镇抚使,步军都指挥。即日去枢密院、三衙、兵部办理职授。\n  同时李无涯有要事可以不经州府,直接传到中书门下,由朕亲阅。张三任然兼任皇城司亲事官,急事可以密奏。\n  这是给了两人相当大的权力,有事可以直达天庭。看来赵构对两人是相当的重视和看重。\n  次日两人分别到中书省和枢密院、兵部办理手续。\n  以大宋长久以来的官制。非科举不能入仕,而县令则是入仕的最佳途径。有不经县令不进州府的规矩。而南宋建国之后,为了提高县级长官的地位,不任县令者,不能担任监司及诸事郎官。\n  而出任县令有三种途径。一是宰相府堂除,二是吏部差除,三十奏辟。也就是要经过中书门下,吏部,和朝廷举荐征召。李无涯属于第三种。且本身是大宋书院弟子,出身也没有问题。加上莫县县令现在属于烫手的山药,无人问津,所以李无涯顺利办好手续,和张三一同去莫县上任。\n  李无涯办好手续后,来到行宫别院和依依告别。依依此时已恢复公主身份和本名,叫赵夕。\n  赵夕听说李无涯刚回南京又要去莫县,心里有些不舍和担心。拉着李无涯的手说道;“无涯哥哥此去一定要小心,如果做事不顺利,我求九哥招你回来。朝里那么多文臣武将,偏偏要你去拿危险的地方,真是不公平。”\n  李无涯沉声说道;“身为大宋子民,为君分忧,为国尽职是本分。何况这次有张三和我一起去,他熟悉哪里的情况,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等我回来,再好好一聚。”\n  和泪眼婆婆的赵夕告别后,李无涯和张三先行出发。他们要先到江宁府金陵城,完成柳无夜的嘱托,照顾好柳无夜的妹妹柳如烟姑娘。\n  李无涯和张三沿汴河抵达江宁府金陵城,来到了秦淮河的岸边。数月之前两人曾在这结识了柳家兄妹,如今再次回来,早已物是人非。\n  二人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朱雀桥边的画舫。远远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飘了过来,笛音清亮悠远,入耳不由心神一静,洗尽尘俗。忽而婉转缥缈,余音环绕。\n  李无涯和张三渐渐走进画舫。这时笛声忽然低沉哀绵,畅凄悲烈,令人心头一痛。两人不由停下脚步,迟迟不忍前行,不知道如何将柳无夜斯人已去的消息告诉柳如烟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n  终于两人还是移步前行,来到了柳如烟的画舫。\n  柳如烟一见是李无涯和张三非常高兴。忙放下手中玉笛道;“刚才想念哥哥来着,才吹笛思亲。现在你们来了正好。快告诉我有我哥哥的消息没?”\n  说完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望着二人。\n  李无涯和张三两人不敢看柳如烟的眼睛,沉默的低下头去。\n  柳如烟将二人皆无言语,且神情悲哀。心里顿时一阵心慌,口音发颤的问道;“我哥哥怎么啦?”\n  李无涯从怀里掏出“针刺小刀”轻轻的放在桌上。柳如烟一见这是柳无夜心爱兵刃,柳家祖传的信物。人在刀在,从不离身。此刻“针刺小刀”落寞的放在桌上,柳如烟扑上去抓起“针刺小刀”,泣不成声。\n  李无涯将柳无夜英雄殉国的事情慢慢告诉柳如烟,一旁的张三也是暗自垂泪。要不是柳无夜的拼死相搏,李无涯和张三两人和有可能都死在金国大法师的手里。\n  柳如烟听完柳无夜以命相搏金国国师,最后李无涯杀死金国大法师之后。深深的朝李无涯鞠了一躬说道;“哥哥是为大宋的江山而死,死的英勇,死的壮烈。李无涯大哥杀死金人大法师,替我哥哥报了仇,如烟在此表示感谢。

第87章 临危受命之莫县县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