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追踪老虎七天,最后将老虎逼到悬崖,因为恻隐之心放过了这只怀孕期间的母老虎。
牛皋虽然放过了母老虎,但心中还是有点懊恼,下山朝自己村子的方向走去。边走边骂道;“他奶奶的,老虎没打着,还赔了两只山鸡,真是背运。既然老虎不能打,发不了财,老子就去从军。老子在山里练了这么久,连老虎都不放在眼里,什么狗屁金兵还不是手到擒来,凭这身功夫参军后一定能杀敌立功,做大官,做将军,一样可以发大财,住大房子。”
(此处用了现代俗语,看官不要见笑,牛皋本是粗人,个性如此,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不要太咬文嚼字,谢谢)
这里是深山之间,离牛皋所在的石碑沟村大约有三四十里。山高林密,牛皋边走边骂,顺便砍了山柴,用藤条捆好,背在身上,返回了村庄。
牛皋虽然下定决心要去县城投军,但是老娘一个人在家不方便照顾,所以牛皋要多做些准备。这几日每日进山砍了大量的柴火,院中几乎都快堆满了。
牛皋还决定打只野猪。野猪可以腌制,放在院里,作为食物储备,猪腿什么的可以送给隔壁柱子家,委托帮忙照顾一下老娘。
野猪平时祸害庄稼,是所有山里人和农民痛恨的对象。但是野猪极其狡猾,也很凶猛,很少能够被捕获。但牛皋艺高人胆大,老虎都不怕,还怕什么野猪。牛皋带上猎刀,进入到了深山之中。
牛皋来到了老君山。老君山,原名景室山,是秦岭山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甚高。西周时期,因“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北魏时期,为作纪念,在山上建有老君庙。唐太宗时期,由大臣尉迟敬德监修老君庙,山巅修建老君庙,铁椽铁瓦,以“铁顶”著称,故称“铁顶老君庙”。
此处树木茂盛,泉水,溪水,瀑布丛生,动植物及其丰富,常有大型猛兽出没,因为水源丰富,牛皋决定在此猎捕野猪。
当路过一个通风的小山坡时,牛皋用眼睛一扫,发现了一个兔子窝。兔子是一种有“洁癖”的动物,非常爱干净,所以选的窝洞都是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伏牛山的野兔极多,主食野草、树叶、杂果,树藤等,伏牛山的草植物众多,水源丰富,这给野兔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环境,再加上野兔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强,所以野兔成堆,数量众多。
所以牛皋对这些满山成群的兔子不会有怜惜之心,既然发现了兔窝,牛皋当然不会放过。顺手从兔窝里拎出一只三四斤大的成年兔,放入囊中。
这时从旁边的一颗松树上露出一颗小松鼠的脑袋,两只前爪还抱着一个果子,偷偷的朝牛皋这边瞅着,发现这个满脸胡须的大汉不好惹,正徒手抓着一只野兔,吓得手中的坚果普通一下掉了下来,双腿一跃,跳到另一颗树干之上,动作是那样敏捷。
这是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爬到树顶的枝干处,朝牛皋瞪着眼睛,嘴里还发出吱吱呀呀的叫声,好像是在说;“别抓我呀,你上不来,你上不来。”
牛皋对这只松鼠没有理会。松鼠是一种勤劳的动物,特别是对自己的窝,松鼠搭窝非常讲究。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乾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著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而且松鼠很聪明,特别是它把窝口朝上,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这些足以证明它那乖巧的灵性,一般牛皋是不会捕捉这些
第118章 赶山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