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首都临安皇城,天子赵构端坐在东华门承德楼的一座龙椅上。
自赵构在临安建都以来,大宋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生养息,如今国力,军力,经济,文化,商业等都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俗话说;饱暖思**,饥寒起盗心。如今好不容易大宋战士有了安定太平的时候,民间热闹的过节,京城大举选“花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当今的圣上赵构其实也是继承了赵家的风流风雅,在朝廷政权稳定了之后,也开始了天子的享受生活。
比如现在的宫廷教坊。以前东京汴梁的宣徽院下属的教坊最高峰的时期有乐工四百六十人,如今临安朝廷的教坊经过恢复,亦有乐官都管,部头,色长二十多人,教坊里的内人琵琶、阮咸、箜篌、筝等乐器弹家四五十人,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部、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十三部,总人数达四百余人,规模已经丝毫不亚于前朝。
太常寺少卿领乐正,带领部头各部乐工已经准备就绪。大词人孙道绚,教坊大家呼延禅,西夏蕃学教授赏羽原,大理高僧段名德以及各部官员等也在后面就座。
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内殿直班、三班班直竖立两排,后面金枪班、银枪班、弓箭班等卫士殿后值守。
太常寺少卿宣布“花魁”表演正是开始;教坊钧容直乐部前引,驾后诸班直马队作乐。
第一个上场的是蒙古的乌力吉巴雅尔。一身鲜艳、光亮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各色套花贴边;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额头上还有这蒙古人特有的图腾花纹,健美的长腿下穿着长筒皮靴靴,整个人英气散发,有着草原女子一样的阳光气质。
乌力吉巴雅尔表演的是“博”舞。“博”,是萨满教中的巫师,蒙古人则自称为博。这种独特的舞蹈开场就不凡,随着鼓乐的奏响,乌力吉巴雅尔快速旋转,腰扎的九个圆形铜镜在身体的转动之下,映射的阳光耀眼夺目。
行博过程中要做出颤腿、扭腰、旋转、跳跃等动作,节奏明快,舞步轻捷,踏歌顿足、连臂而舞。场间顿时响起了掌声。赵构也是微微低头,不错,蒙古女子健美阳光,热烈奔放,与中原女子的婉约内秀截然不同,也是别有一番风韵。
第二个上场的辽国的萧芳芳,契丹整个民族都能歌善舞,萧芳芳表演的是宫廷宴乐舞。
宫廷宴乐舞,是经后晋传入辽的唐代宫廷“燕乐”、“坐、立部伎”的部分乐舞和“大曲”的某些舞段,辽称大乐。大乐多在元旦举行宴会盛典时使用,同时还要演奏“曲破”。“曲破”也源于唐,是唐“大曲”中快节奏舞蹈。
辽宫廷宴会上的舞蹈,礼仪隆重,大宴群臣和来使必有乐舞,辽帝还让回鹘、敦煌二使臣跳本地舞蹈。如接待高丽、西夏使者,则演出完整的节目,演出形式一如宋朝,有教坊致语、口号、赞,节目结束,竹竿子念“相将好去”,这是辽宋乐舞交流的结果,辽皇帝出行巡视的宴会上也有歌舞。
这里还有个故事;辽天庆二年(1112年),天祚帝耶律延禧到东北混同江,在头鱼酒筵上,各族酋长依次歌舞,只有女真族酋长阿骨打不舞,天祚帝一气之下,几乎把他杀掉(《辽史·乐志》)。宋《画墁录》中说:“契丹待南使,乐列三百人,舞者更无回旋,上下顿挫,伸缩手足而已。”
只见萧芳芳头戴翠风大冠,冠有绥缨,垂覆于领,风皆浮,配带璎珞,手执长带,随着宫廷府乐随风起舞。活泼、欢快,气氛热烈。从这支舞蹈来看,说明了辽国对如今大宋的善意并体现出了好感。
赵构是大家,当然对辽国女子宫廷宴乐舞极其适合在皇宫这样的场合表演,也对舞蹈所表现的意思极为满意。
第三个上场的是金国完颜晴,完颜晴出场时赵构特意多打量了一眼。这个完颜晴据说是金国的公主,据皇城司的秘密调查,完颜晴的公主身份确认无疑。她是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的女儿,女真名叫完颜常在。在金国,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皇族也是如此。
完颜吴乞买对他的几个儿子完颜宗磐,完颜宗固,完颜宗顺,完颜宗伟,完颜宗英等都封了王,而对完颜常在却没有任何封祀。据说吴乞买对这个女儿也非常喜爱,把自己身边两名武功最好的侍卫也派给完颜常在,随时守护在完颜晴的身边。
不过这次进宫表演,普达和路屈这两个侍卫就无法进入,此时只好在皇城外干瞪眼守候着。这两个二货却不知道,他们的身后皇城司的一干众人也在他俩后面紧紧的监视着。女真国的两个高手进入临安,当然会被皇城司密切关注和监视。
完颜晴表演的是鸟舞。完颜晴崇尚宋朝文化,来到
第147章 ;十大美女(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