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曲“师师令”当年赵构在汴京白矾楼三楼时,曾经陪同父皇赵佶看过一次李师师的表演,当时就惊为天人,恒久不忘。
如今吴怜儿的这曲杭曲小调隐约中有当年李师师“小唱”的影子,精通音律的赵构当然听的出来,所以才想起了从前旧事。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赵构吟出这首大诗人苏轼的赞美名句,这已是极高的评价了。
到底是大宋本国的女子,又是临安西湖的美女,唱功编曲又别具一格,吴怜儿的表演当然获得了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迎。
大词人孙道绚,呼延禅,西夏教授赏羽原,高僧段名德四大评审也是同时点头称好,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吴怜儿微笑着下场。
一袭白衣的段七七第七个出场。白族崇尚白色,来自大理白族的段七七和从前在东京汴梁开过商铺的段柔是表姐妹,同是大理贵族。
段七七身穿白上衣、红坎肩,右衽结纽处挂着白银的挂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用黑软线绣着蝴蝶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戴着纽丝银镯、盘辫于顶,上戴的头饰上也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因为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们的头饰现在所呈现的模样。
段七七表演的是“阿吒力乐舞”,“阿吒力乐舞”源于“阿吒力教”。
“阿吒力教”是在唐代南诏时期传入大理白族地区的佛教密宗,经与白族本主文化及道教、儒教融合之后形成的少数民族密宗,即独特的大理白族佛教密宗。因为其僧侣被称为“阿吒力”,在民间习惯称其“阿吒力教”。
白族“阿吒力乐舞”是阿吒力法事科仪的重要内容,常在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法事活动等佛教盛会时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宗教音乐舞蹈。
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的段七七表演的“阿吒力乐舞”主要分为“绕坛”、“花舞”、“灯舞”、“剑舞”四个部分。在高昂的吹打乐伴奏下,段七七摆胯、顾盼、或俯或仰,内外绕花。
看的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就在这时,犹如蝴蝶纷飞中的段七七突然手中出现了两把短剑,寒光闪闪,锐气逼人。
当台上的段七七手里亮出两把短剑时,站在皇帝身边三次之后的一个中年男子随即进步,贴近官家的身前。这名中年男子就是当今圣上赵构的贴身侍卫,大宋最顶尖的内卫高手李峥嵘。
身为大宋内卫最顶级的六名“带御器械”之一,李峥嵘是这六名“带御器械”中武功最高的一位。随时护受在皇帝身边。眼见舞台上的舞者手里两处兵器,唯恐官家有恙,故近身守卫。
什么是“带御器械”?宋《文献通考》——宋初,尝选三班以上武者,亲信者佩带、御剑,或以内臣为之。初,是职止名“御带”。咸平元年,改为御带器械。诏自今无得过六人。
来自大理的舞者段七七,有着大理皇族白蛮贵族的血统。段七七的表姐段柔曾经在大宋数年,经营“小白”药铺。大理与宋朝一向交好。
金兵围困东京汴梁时,段柔经营“小白”药铺为宋朝军民提供药材和云南特制的“白药”,以帮助守城官兵。后出城接送药品时被金国大将勃术鲁所杀。此仇此很段七七一支记在心里,故对金国从来没有什么好印象。
(这段故事详见此前篇文中的“东京爱情故事”)
这次表演的“剑舞”也是当年表姐段柔所教授。段柔使的是双刀,而段七七用的则是双剑。因为在器械中特别是短兵刃中,双刀比双剑更为难练。由此可见,当年的段柔要强过段七七不少。
虽然如此,段七七舞动双剑,上下翻飞,犹如穿花蝴蝶,身形,手眼,步伐,姿态都别有韵味。台上剑光闪闪,如日落大地,舞姿矫健轻捷,台下的观众看着如山失色,神怡目眩,觉得连天地都旋转起来了。
这时西夏蕃学教授赏羽原观之微微点头,口中吟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剑舞之唐代剑器大家公孙大娘创造以来,世人观之犹如惊鸿。当年的公孙大娘锦衣玉貌,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大唐盛世万千气象。至今为止,此绝艺已近失传。没有想到如今在大理段七七身上又看到了如此天外飞仙的剑舞,可喜可叹啊!
舞蹈结束时,段七七手中的剑影却如江海面上平静下来的波光,行云流水之间缓慢的静止下来,宛如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最后双手将短剑朝空中抛去,两把短剑冲天而起,高达数十丈。接着,剑象两道电光一样从空中投射下来,段七七张开双手猛然迎接落下来的剑光。
台下观众不由发出一阵惊呼。却见两道剑光准确的贴着段七七的手臂,插入剑鞘之中。原来段七七的两个臂膀上绑着两只剑鞘,剑入鞘中,寒光即消失。这份胆量这种精确的收剑方式令人惊叹不已。
第148章 ;十大美女(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