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拿起长篙,随手一点,长篙点在岸边的岩石上,反震之下,乌篷船被震荡开来,慢慢地从岸边离开。老叟将长篙再插入水中,用力撑起,小船开始朝湖中慢慢驶去。
渐渐的驶入湖中间,三丈长的竹篙深入水中竟只剩半尺左右,看来湖水似乎还比较深啊。
老叟一人撑船,似乎毫不费力,将三个大男人和一船装满物品的乌篷船驾驭的游刃有余。而且边撑船还有精力和李无涯聊天。
老叟说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如果不是遇到我这个老家伙,别说找人,连地方你们都可能都搞不清楚,西山说看起来不大,说起来不小。我们明月湾就更不好找了。”
“哦,老人家,这西山有什么说法啊?李无涯问道。
”这太湖西山年头可久啦,自从有这个湖,有岛开始,就有了西山。历史和景观我就不多说了,到了岛上你们自然看得见,就说西山这个的地方,有三断、六绝、七村、八巷、九里、十三湾、十八寺。”
“还有这些称呼啊,都有什么来历啊?”明亮是皇城司的快手,对地理地势极其感兴趣,不由出口问道。
“三断:即西山截为三处。一处以?里郑泾港为界,隔断北水南流,将?里南北断开。另一处从新桥到头陀桥,水流南北贯通,将后埠一带截开。于是西山就形成了三方断地。?是我们特有的名字,和‘路字同音,你们听得懂吧?”
老叟说道。
“嗯,?是苏吴当地特有的叫法。又称甫里,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居此,自号“甫里先生”。”书院里李无涯读阅过大量书籍,所以回答道。
“哦哦,说起来挺有学问的,一定是读书人吧,不过你好像也不像那些读书人和文人士子。他们都是一身?衫,手里拿着小扇,头上还插着花儿。整天就知道吟诗作画,金人一来就跑的比兔子还快,什么狗屁书生。
你不似他们,你身上有一股凛然之气,应该是上过战场的军人才有的气质。但这不科学啊,你难道打过金兵,我们大宋的文人地位可是比较高的。打仗这种脏,苦,卖力卖命的差事应该是军队的士兵做的事,你一个书生怎么可能上战场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家卫国不是哪一个人不是那支军队的事,而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有人的事。大宋就是以前重文轻武,积贫积弱,长期下来,军人不像军人,文人不像文人。如果金人再南侵打过来,我大宋每一个百姓都应该团结起来,都应该站出来,和侵略我们国家的强盗斗争,这才是大宋的子民,这才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气节!”
李无涯大义凛然的说道。
“是啊,真的打起战来,残暴的金兵可不管你是老百姓还是军人,他们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我这把老骨头是不行了,但是我的两个儿子都送进了军队。国家有难,没人去保护,没人愿意去保护,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意义?”
老叟显然对李无涯的话深为赞同的说道。
太湖,宽广之大,绵延百里。一艘乌篷船在辽阔的太湖中前行,犹如一叶扁舟,渺小而孤独。
李无涯感受着太湖之间的天地元气,想象着以前与李师师的过往,感慨之余,仰声长啸,体内的浩然正气与天地之气融合,瞬间湖面波澜起伏,余波荡漾,背上的包裹中剑鞘中的曼钩殊刀闻声出鞘,“当啷”一下,剑尖斜指向东南方向。
老叟划船之余也是大为惊奇,“咦”的一声说道;“先生湖中长啸,竟然能和湖面磅礴之气融为一体,一定是武学大家。而且背上长剑剑尖所指的方向,正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看来此剑一定和我们要去找的人有渊源啊。”
李无涯道;“嗯,此剑乃皇宫圣物,是我那位朋友的佩剑。现在长剑感应到主人的气息,所以才会有所指引。”
“哦。看来是有缘人啊。原本以为太湖西山百里之广,寻找一个人是极其困难的事,想不到先生有灵物,这就是缘分啊。”
第155章 ;三断六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