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9章 结局[1/2页]

风声鹤唳 黑马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叛乱很快平息了。
      太子晨被菊英擒获。媚三娘、十八神行太保、排教大小头目都死在了这场叛乱之中。这些人梦想着凭借一次叛乱就得到天下,改为正统,岂知天下那有这般容易得到。
      龙朝辉枢密院的情报机构可不是吃素的,中秋节他的布防比平时严密了许多,他不惜让菊英出动暗中相助。
      城内共有五千多人,城外有七千多人。大约有一万人的乌合之众参加了叛乱。
      一场战役只有不到一千人逃脱。
      龙朝辉盘点了下自己的损失。
      武圣黑豹被王公公所杀!
      一千御林军被杀。
      吓死了两个大臣。
      众人虚惊了一场。
      太子晨被押往大理寺羁押,当天夜晚就有一队皇上亲派的御林军清洗了太子府邸。
      太子家人,丫鬟、老妈子,管家。所有的人都被羁押等到候审。
      一夜之间,太子晨沦为监下囚。
      第二天,皇上召见群臣颁布圣旨,有升有降赏罚分明。
      龙朝辉文治武功卓著,护驾有功授冠文王、资政殿大学士、枢密院长史,同时领黔南节度使。
      龙朝辉夫人菊英护驾有功授予一品诰命夫人!赏黄金一万两!
      四皇子赵才临危不惧,护驾有功授予文志王、资政殿学士。
      国师王庭相临危慌乱,蛊惑人心,降职为户部侍郎。罚俸禄一年。
      太子赵晨意欲谋反,革去功名贬为庶民,大理寺羁押候审听候发落!
      王公公协助太子谋反。革去大内总管职务送大理寺候审听候发落!
      众臣山呼万岁,大家虽然早就知道龙朝辉肯定又要高升,但没有想到升的这么高。
      一夜为王。
      大顺朝以文治武功治理天下,所以文官职位要比武官显赫地多。这一次龙朝辉没有领骠骑大将军的荣誉职位,皇帝让他做了资政殿大学士,这个职位看似虚职,但非宠臣辅臣不授。资政殿大学士是文人心目中最高的地位,因此在文人眼里资望极高,属于圣贤之人。
      这一转变将预示着龙朝辉今后将更多的涉足文人领域,树立自己的威望和执政体系了,所谓文能治国,武能平天下。这一职位昭示着他今后更多的转向了治国之道。
      虽然还执掌着枢密院长史这个职位,实权在握。但只是个过渡了,目前皇上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担当这个重要的职位,所以龙朝辉要两头兼顾。
      龙朝辉的夫人菊英授予一品诰命夫人是情理中的事。菊英这一次护驾简直是大开杀戒才将太子晨乱党覆灭,一等诰命夫人已经是最高的奖赏头衔了!如果有比这个更高的,皇帝肯定会慷慨地拿出来。
      出人意料的是四皇子赵才突然被封为王。这对四皇子来说可是个不小的进步,虽然以前也是王爷,但那是他天生命好身在帝王之家,这一次封王,是朝廷有“编制”的王。再加上他又被升为资政殿学士。这也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资政殿学士,比龙朝辉的资政殿大学士少了一个大字,一字至差,差之千里。资政殿大学士只有一个。资政殿学士可以有很多,属于大学士的手下。四王爷赵才若不是跟对了人,没有站错队伍,那会有今天的收获。说不定还是一个写艳词的写手呢!
      至于最倒霉的王庭相,因在最危险的场合没有呈现出宰相风度,反而像个过街老鼠,被贬为户部侍郎,连降三级也是轻的。而且罚俸禄一年。大顺朝官员俸禄非常之高。是高薪养廉的最好朝代,一年俸禄被罚损失很大。他们一家几百人就等着喝西北风了!
      事情似乎远远没有众人想的那么简单。
      大理寺在审核太子晨谋反的事件时,又牵扯出一桩大案和太子晨有关系。
      正在清查的当年太子萧谋反一案竟然和太子晨有关,和可能是太子晨故意陷害兄长于不义,自己荣登太子宝座。
      这一调查结果还未正式公布,但在当月的邸报上刊出嫌疑之说,作者为大理寺少卿王德臣文章,指出太子晨和这个案件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一旦被证实,那将会引起轩然大波,太子萧被杀案将成为千古冤案。
      此文一刊出。朝中哗然。
      太子晨前者弑兄后又谋反,一但查证,整个太子府上下几百人无一人能存活。全部被灭门抄斩。
      很快,大理寺得到线索越来越多。只到一个叫谢儿曾经是太子萧小妾的女人出现。以鲜活的人证,手里太子晨曾经用过的玉佩作为物证,更使得此案水落石出,脉络清晰。
      在太子晨矢口否认下但证据确凿,他再无躲避。
      很快,王公公在大牢里招供,是自己和太子晨谋杀了太子萧。
      人证,物证,口供,在加上这段时间的调查取证。太子晨已经无可逃避。画押招供。
      当然,这般的顺利与龙朝辉幕后地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他相信证据地力量,不用行凶逼供让太子晨狼子野心昭告天下。
      如此惊天大案水落石出。
      朝野上下震惊不已。议论纷纷。
      太子晨原来早有野心,竟然弑兄杀父意图谋反!
      这样的罪名大逆不道至极,人人可以口诛笔伐。
      皇上御笔批示:“当诛!”二字。
      一个月后,案件全部查清。诏告天下。
      身为自资政殿大学士的龙朝辉当朝上书,请朝廷给与太子萧恢复夫妇恢复名誉,将坟墓迁回皇家陵园供奉,请皇上赐谥号,并提议太子晨狼子野心,大逆不道;王公公阴险狡诈,罪可千刀万剐,将此二人浇注成铁人永远跪在太子萧坟前忏悔,以示后人。
      皇帝听罢欣然准奏。
      半年后。
      太子萧太子妃遗骨在荒郊乱岗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迁往汴京皇家陵园。凋落的皇家陵园已经提前修葺过,等待着含冤而死二十载夫妇地到来。
      这一平反仪式由皇帝主持,亲自护送太子萧夫妇十里之外。此时皇帝已经老泪纵横,不能自已;龙朝辉负责护送太子萧尸骨北上汴京皇家陵园。
      到现在他也没有让皇上公布自己真实地身份。虽然皇上私下里找他要公布他皇族后裔地身份,提升他为亲王,代替太子权利掌管国家之治,但被龙朝辉拒绝了。
      太子一党平定,朝中四方平定,北鞑可汗萨仁信守她的承诺,两国五十年不开战事,并主动递交了友好国书。朝廷现在呈现出一片中兴的气象。他红尘已了,该是动身干自己事情的时候了。虽然他想在见萨仁一面详谈,但终究还是放弃了。见的次数越多麻烦就越多。再说自己红尘尘缘已了。
      按照太子规格,五百人的送葬队伍,步行走了一个月长途跋涉地来到了故都汴京。
      皇家陵园已经修葺过了,呈现出一片宁静祥和地气氛。
      太子萧夫妇的棺椁合葬在了一起。墓里并没有陪葬金银珠宝,而是放上了太子妃生前的东西,太子的宝剑,书籍,龙朝辉将他能想到的东西都放了进去。
      一行人缓缓的下葬,合拢上坟墓。丕上新土。
      夕阳西下,一片金色地晚霞照耀着西边的天空。太子萧夫妇墓前呈现出一片祥瑞之兆。
      龙朝辉在爹娘坟前久久跪拜,随后五百人在不远处齐齐跪下。
      他目光低垂,声音沧桑而悲凉:“爹,娘,孩儿不孝,二十年了第一次来看你们。这一次我将杀害你们的仇人也带来了,你们看见了吗?跪在你们面前的两个铁人,一个是太子晨,一个是王公公。那是他们的肉身被孩儿浇注了铁水永镇父母的面前为你们守灵。孩儿千辛万苦终于让二老合葬在一起,在这帝王的皇家陵园里,享受你们应该得到的尊贵,孩儿不孝,能为二老做的只有这些了!希望二老安息吧!”
      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只见,奇怪地事情出现了,太子萧夫妇坟前升起了一缕青烟,缓缓地飘向了天际。
      青烟之上幻化出两个脸庞,那正是太子萧和太子妃的脸庞,在青烟中他们看到了跪在面前的儿子。脸上荡起幸福的笑容,微笑地慈爱的看着他,然后缓缓地飘散在虚空之中!
      半年后,又发生了很多变故。明慧公主远嫁南洋小国的一个国君。柳瑶也随公主去了南洋做生意,至今未归。
      更大的变故是董仲舒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岁。
      董仲舒去世的时候将岳麓书院托付于他。留下遗言让他成就“内圣外王的”境界。
      如果大顺朝能出一个儒家至高的境界——内圣外王的人物,则大顺朝至少安享六十载的太平生活。
      这是老师的心愿,更是自己的心愿,如何不去实现呢!
      龙朝辉暂且放下了成就道家大成的境界,一心向儒家地大成迈进,因为他知道,道家的大成他可以往后延,道家强调的是对自己的自我实现,使得自己修为大成;儒家则强调的出世之说,一个大成境界的‘内圣外王将影响后世几代人。你的思想你的学说他们都要学习揣摩并继续发扬光大,这样的境界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他怎么能不去实现。
      所谓“内圣外王”乃文人的最高境界。内圣,成就自己,使自己学识渊博,著书立说,让自己的思想能教化与民;外王,成就自己的功名,有了功名才有资格去替普天百姓谋取福利,达济天下!
      龙朝辉主掌了岳麓书院,依照老师遗训认真读书,修身,治国,平天下。
      他专心潜读《通典》和《资治通鉴》,由此而洞悉了政情利弊、官场风习、山川形势、民生疾苦。遍阅历朝文献,目睹时局危急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之道。
      在官场上他依旧用铁腕手段,菩萨心肠治理。雷厉风行地推行官僚体制改革,让一部分世家子弟退出了官场主要位置,另一方面将科考制度推行涉及范围更大,让有才华穷苦百姓有向上层流动的大门,让社会安定,人心思稳。
      在农田改革方面他更是剥夺了大部分贵族豪田,分给了穷苦百姓。借此削弱了一部分贵族势力。另一个方面随着疆土恢复,开始了大量移民,老百姓有自己选择移民权利,可以自由迁徙到任何一个城市。如果是偏远人迹罕至地方则可以任意开垦农田。免三年税赋。真正让流离失所,穷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人民生活富足了国家也就富足了。
      所谓小河流水大河满。通过赋税调节,那些涓涓细流总是会流入浩瀚大河。
      这就和朝中多少年来提倡大河流水小河满有了截然不同思路。
      在大河流水小河满这个错误思路下,朝廷犯下了严重丧失民心的错误。拼命压榨百姓,让朝廷富裕起来。然后掐断了大河流向小河水流,使得民不聊生,人心不稳,当官个个吃的肚皮滚圆,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并且通往上层流动被生生掐灭。社会两级分化。改革力度阻碍重重,只要稍稍一动就会损害那些把持着朝政利益集团。
      龙朝辉将这个思路倒置过来。用他铁腕手段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
      军事方面,他倡导练武修身。同时军事上的装备也提升了一个档次,火炮,弹药,骑兵,这些大顺朝薄弱的环节逐步提升上来。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而且国家富足,供养军队就更加容易。
      其后,大顺朝仅仅用了两年就恢复了生息。国力日渐强盛起来。
      接下来龙朝辉推行了救济农村的青苗法,水利法;治理财政的方田法、均税法、免疫法,市易法;推行于军备的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这些新法的施行达到了富国强兵,重振朝纲的效果。
      但也同时让皇帝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黯淡无光,而龙朝辉的声誉日渐兴隆起来。作为精通研究儒家的内圣,他又如何不知,只是为了让普天下的黎明百姓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国家不再受人凌·辱,他需要这么做,必须这么做。等到这一切已成定局全面推广的时候,他会有合适的方法处理和皇帝的关系。
      如果说改革是他成就‘外王的基础。为更多的老百姓谋取了福利;内圣则是自我的修炼了,一个人能不能成就圣贤之人,并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的,而是普天之下的老百姓。
      他不再广泛涉猎各种书籍,而是认真的研读了儒家和道家的学说,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思路,人的读书不是猎奇或者是谋取功名,而是修身。
      《札记训纂》、《道蕴编》、《顺论》、《谷梁大义述》、《周易燕说》、《尚书大传补注》、《禹贡笺》、《谷梁申义》、《庄子七篇注》等等书籍放在了他的案头供他研修学习。他是一个认真的人,做事情喜欢做到最高境界,这就是他的性格。一如研修武艺他最高达到了寂灭的境界,做官他也成就了为王境界,已经是大成了。现在只要他突破圣贤,成就内圣外王的至高境界。在红尘中修炼他可以圆满地结束了。
      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自己的本身修炼,内圣外王为儒家的最高境界。但道家的最高境界至臻入化,成就仙人的境界他还没有实现。追求大成和完美是他的本性。所以,道家的最高境界肯定会实现。
      如果说以前自己的存在是为了父母,让父母魂归故里,恢复他们本有的名誉。现在他做的则就是为了自己,修身养性,达到大成。儒家内圣外王的境界,道家成就仙人的境界都是他追求的目标。
      现在他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近的他都看见他们就在眼前。
      又如何不去将他们实现呢!
      龙朝辉现在开始在岳麓书院讲学。讲自己治学之道、讲对策略之道、讲民生社稷之道。
    

第259章 结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