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0章 各怀鬼胎(四)[1/2页]

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 一只五丁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249章 各怀鬼胎(四)……
     那孙雨鲁做了这么多年平准令,这些事情他还是清楚的,当洛阳的粮价高到三四百文一斗时,市面上就没有什么交易量了,全靠粮商们自己买进卖出:洛阳城内的居民大多自有储蓄,不少人还在城外留有田地。那些官宦人家就更不用提,每月的俸米根本吃不完,买粮的需求本来就不大。就算真的没什么储备,需要每月买粮度日的,在年中粮价还没那么高的时候该储存的也都提前买了。
     到了后来粮价看上去高的吓人,但真正指着这种一千钱一斗的天价米过活的人并不多,要不然就靠洛阳城里那些寺庙道观和河南府的放赈哪能支撑那么久?真乱到那个地步朝廷的兵马早就封锁南市全城索粮了。
     之所以根本没人买粮,粮商们却还都囤聚粮食,为的目的只有一个,等着朝廷和买。按照规矩朝廷和买粮食是市价的八成,如今洛阳的粮价是斗米六百钱,八成和买就是五百文,粮商们最少也能赚一两百文一斗。
     孙雨鲁跟这些粮商喝酒时聊起过此事,十一月底的时候粮价已经到了三百二十文,和买价也有二百五十多文,以当时他们屯粮的进价来说已经是稳赚不赔,所以当时粮商们也并不想再涨价了。
     朝廷西北用兵本来就银根紧张,要价太高把朝廷惹急了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可是太子的捷报一来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世人都知道西域诸国那是富得流油,故老相传那些藏在沙漠里的王国都是金银香料堆积如山的国度,太子此次大捷将突厥残部一举荡平,西域小国望风而降,用小指头想都知道这回能从西北带回来财货乃是天文数字!
     朝廷有了这样大一笔进账,一点粮食稍微贵一点也就无伤大雅了。所以太子大捷之后粮价应声上涨,不十日间几乎翻了一倍,已经突破了六百文钱。
     粮价这么高,众人心中谁不慌?可粮商们背景深厚,背靠的不是仆射尚书,也是侍郎寺卿,朝廷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粮商早早都能知晓,而且不少朝中大人还是真金白银的出了本钱在这桩生意里的,朝廷真要低价和买或者抄没,不也等于是要从那些大人们身上割肉?
     孙雨鲁不是圣人,进了他口袋的银钱,等若入了他碗中的肥肉,况且朝中那些大人们的胃口只会比他更大。孙雨鲁吃定了朝廷内有一半的公卿都掺和在这件事情了,才敢这样肆无忌惮的坐看粮商们哄抬粮价。说到底,他这是在帮那些大人们赚钱,自己不过喝点汤而已。
     算来太子元宵前后就该进京了,届时只要那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往国库那么一送,朝廷为了成德之

第250章 各怀鬼胎(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