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一路并未补给,直接到了文莱城,这种超远距离的航程给了他俩很大的自信。苏尚武已经在文莱城等他们好几天了,三人商议之后,定下了平定南部的方案。
苏尚武已经基本了解了郑成功之前的配置,现在他决定将玄武军的防守位置向前推进,同时派出三支辅军,每队三千人,南下进攻。
马来南部原来有四五个小国家,还有北部逃到南部的一些势力。这些年在华夏的压力下,渐渐地合并为柔佛和吉打两个国家,并且联手抗衡华夏。柔佛的都城在马辰,吉打的都城在三马林达。
苏尚武发动南征之后,郑成功和王铁柱则分兵突击两国都城,一举攻破南部的抵抗力量。有如此精锐的部队,自然没有必要在墨迹了。
郑成功熟悉水战,他的目标是马辰。他从文莱南部,绕过古晋和坤甸,一天后就到达了马辰的外海。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的舰队在外海停留修整,第二天早晨日出时分,抵达了马辰港。
面对华夏军队的突袭,柔佛国几乎完全没有准备。大量精锐被调往北边抵抗华夏的进攻了,最近北面的华夏的军事活动频繁。他们没想到,华夏的舰队竟然在这个时候,突然袭击马辰。
但是柔佛国王和华夏也没少打交道了,他一直认为华夏南下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所以他只要能够防守住华夏进攻,如果能造成一些伤亡,他们也是有可能退兵的。
所以,郑成功送给他书信,柔佛国王虽然了,但是拒绝投降。郑成功对这个柔佛国王也有些了解,属于比较顽固的抵抗分子,估计是准备撤回北部的军队,据城坚守了。
不过郑成功还是给了他半个时辰的时间,确保他送往北边的信使都出发了,随即突然发动了对马辰的进攻。
马辰毗邻大海,而且城池西边还是一条河流,名叫巴里托河。这对于郑成功的舰队来说,简直没有更方便的了。
舰队直接开始炮轰马辰,开始柔佛还派出了一些战船,但是很快就被炸成了齑粉,随后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了。
马辰虽然算是马来南部一座坚城,但是对于华夏第一舰队装备的重炮来说,和纸糊的也差不了多少。他们的建筑水平,和大明相比也差的远呢。
重炮的炮弹直接砸到城墙里,巨大的爆炸,城墙轰然倒塌,土石横飞,城墙上的柔佛士兵仿佛天女散花,尸横遍野。
华夏的进攻,给柔佛国王浇了一瓢冷水,他清醒了。但是对于柔佛士兵来说,太漫长了,南城基本全被炸毁了,一地狼藉。幸存的士兵早就逃到远处,远远地看着华夏的军队开始登陆,整队,他们在巨大的舰炮的轰鸣声中,瑟瑟发抖。
郑成功看马辰的南城墙已经破碎不堪,命护卫舰沿巴里托河北上,攻击马辰西城。命已经登陆的玄武军开始进攻。
侦察兵如风一般疾驰而去,他们的任务是封锁马辰北门和东门。步兵则慢慢靠近南城墙,他们发现,马辰已经基本没有抵抗。
城墙一半已经倒塌,城门也找不到了。玄武军很容易就接近并控制了南城墙。随即郑成功命舰队停止炮击。他站在旗舰的控制室里,看着马辰,心潮澎湃,有如此精锐,不做一番事业开疆拓土,岂不是枉过此生!
马辰已经是瓮中之鳖,没有延伸射击的必要了。玄武军控制南城墙以后,进展迅速,当即对东西城墙发起了进攻。柔佛士兵早已失去斗志,他们的武器装备,对于华夏军来说基本就是废铜烂铁。
很快老弱残兵便大群大群地投降了,等柔佛国王意识到抵抗已经毫无意义的时候,马辰的四面城墙已经都被华夏军控制。
虽然如此,郑成功还是接受了柔佛国王的投降。柔佛国王通令全国,归顺华夏,各部队放弃抵抗,除两支精锐退回马辰,其余军队,就近寻找城池驻扎,等待华夏军队接收。
郑成功了解了柔佛的兵力之后,也是吃惊不小,柔佛竟然有近十万军队。如果不是被他偷袭了都城,靠辅军和他们打,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去。
其中守卫京城的两万精锐,由柔佛国王的两个儿子亲自统领。等郑成功见到这两只军队之后,才明白柔佛国王一直顽强抵抗的勇气何来,这两只军队确实算得上是冷兵器时代的精锐。
郑成功没有派人修补马辰的城墙,清理了碎石之后,残破的城墙原样留了下来,仿佛告诉柔佛人,和华夏为敌毫无意义。
郑成功从投降的柔佛军队里,挑选了一万五千人精锐,编入辅军,为后续的战斗做准备。不过三天之后,王铁柱那边也传来了消息,三马林达城破,吉打国王也投降了。
苏尚武派遣了很多官员和警察,接管各地,这些人里面,还有不少马来人。有了他们的协助,接管工作也比较顺利。
马来的百姓,早就听说华夏的政策好了。眼看着北部的马来人生活越过越好,他们都很羡慕,现在不用再偷偷滴往北部跑了。
有了玄武军和辅军的协助,各地的接管工作很快就完成了。苏尚武也很快接管了各项事务,推行华夏政策。苏尚武还想了一个好主意,他把北部不少马来流民移民到南部。这些人本来还在憧憬三年之后的美好生活,谁知道一天就成为现实了。
他们移民到南部之后,就是正式的华夏子民了,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这对他们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这些移民对于稳定南部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 105 章 再下南洋[1/2页]